一、构成刑事犯罪判几年能缓刑?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满足其他条件的能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二、缓刑具有哪些法律特征?1、考察监管机构和人员健全。对暂缓量刑的人员,由设置的专门机关负责监管,并由专职的考察官进行考察;2、对被告人有罪宣告。被告人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作出有罪宣告;3、对被告人暂不处以刑罚。缓量刑只作有罪宣告,而不同时判处具体刑罚。三、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区别有哪些?1、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适用的范围则小于监外执行。2、监外执行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也就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为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条件。3、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具有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刑罚的制度,在判决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4、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即应收监执行,差别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以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四、缓刑期间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五、缓刑期间再犯罪判刑后收监执行的流程有哪些?1、审查送押罪犯的法律文书。即审查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是否已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是否齐备,记载是否有误。2、对送押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即检查罪犯是否患有严重疾病,女犯是否正怀孕或哺乳自己的婴儿等。3、人身和物品检查。如发现违禁品或赃物,应当予以没收,送请人民法院处理;如果发现可供侦查、审判的材料,应及时送交主管的侦查、审判机关。4、对收监的罪犯填写《罪犯入监登记表》。5、向罪犯家属发出通知书。罪犯入监后,监狱应当及时通知其家属,须在收监后5日内发出通知书。对无家属的罪犯,监狱可通知其所在单位、基层组织或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综上,构成刑事犯罪判几年能缓刑这个问题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除了被判处的刑罚之外,同时犯罪分子还需要具有悔罪的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才适用缓刑。本文内容如果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提交咨询,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1)非法持有猎枪构成犯罪时,依据法律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是否能申请缓刑要根据具体...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一)符合缓刑条件的争取:若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且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可在法庭上积极举证证明自身符合这些条件,为自己争取缓刑。(...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缓刑期间被取保候审,意味着可能涉嫌新罪或违反相关规定。若新罪成立,法院会撤销缓刑,按数罪并罚原则,合并前罪和后罪刑罚。2.要是只是违反缓刑监管规定且...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1)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给犯罪分子一定考验期,在此期间遵守规定且无违规违法情况,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比如在考验期内认真遵守法律、服从监督、按...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一)诈骗犯要正确认识认罪认罚与缓刑的关系,不能认为认罪认罚就必然判缓刑,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以争取从宽处理。(二)若诈骗情节不严重,在认罪...查看全文
被强制取保候审并不必然会被判处缓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非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终定罪量刑。缓刑的适用需综合...查看全文
若要实现宣告缓刑与取保候审,需遵循特定法律程序。首先,对于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67天与能否适用缓刑并无直接关联。缓刑的适用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首先,要考量犯罪情节的轻重,包括犯罪行为的性质、手段、后果等。例如,犯罪行为的社会危...查看全文
打架行为若构成犯罪,其量刑及能否适用缓刑需依据具体犯罪情节而定。若打架致人轻伤及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查看全文
有较多前科的情况下,法院仍有可能判处缓刑,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首先,要看本次犯罪的具体情节,包括犯罪性质、危害后果、犯罪手段等。若本次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比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