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规定一房两卖属于诈骗吗?法律规定一房两卖属于诈骗,一房二卖是指出卖人先后或同时以两个买卖合同,将同一特定的房屋出卖给两个不同的买受人。又称房屋的二重买卖。房屋买卖合同关系成立后,房屋出卖人全面、正确地履行合同,是合同的效力最重要的表现,也是出卖人最主要的义务。但在一房二卖情况下,由于标的物的特定性,一般而言,不可能出现出卖人同时履行两个合同的情况。也就是说,出卖人在履行了一个合同后,对另一合同履行必然产生违约问题。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1、职工购买公有住宅,在国家规定的住房面积内,可以按标准价格出售。职工购房后另外拥有部分产权,可以继承和出售,但出售要在购买5年以后才能进行,原售房的产权单位有优先购买权,售房的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后,按个人与单位或政府各自所占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2、一房二卖具有民事欺诈的某些特征,又与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的特征极为相似,即都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一房二卖到底是属于民事纠纷,还是构成刑事案件中的合同诈骗罪,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卖房者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区分。如果买房者主观上只是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并无非法占有两笔房款的意图,其诈骗行为应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如果能够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是利用合同的形式进行诈骗,则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二、诈骗罪怎么量刑?诈骗案一般都是根据诈骗钱财的数额进行量刑的,如下:(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5000元的,基准刑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二)有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三)诈骗3000元且是累犯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3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一房二卖的卖房诈骗属于诈骗吗,属于。这类诈骗是以房屋作为诱饵,诈骗相关的当事人的相应钱财。我国对这类案件的判罚也有一定的规定,根据相关当事人进行诈骗的金额进行相应的判处,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三、如何认定一房二卖的合同效力?合同一经签订,关于房屋买卖的法律关系就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开发商又将房屋卖给他人,属于严重的违约行为,购房者在选择签订购买该房屋,事先可能是付出了一定的财力和精力的,如果不能购买该房屋再选择其他房屋,也会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开发商一房二卖的情况下,购房者可以到法院起诉开发商,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认购协议,同时还有权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法律规定一房两卖属于诈骗吗,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给出解答了。诈骗他人的财产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那么将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处罚。本篇文章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存在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与专业律师进行沟通。
律师解答
1.诈骗罪退赃且有谅解书一般会轻判。退赃体现了犯罪者的认罪悔悟,能减少被害人损失与危害后果;谅解书反映出社会矛盾的缓和,二者都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效果。2...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举证诈骗不知情需从多方面收集证据形成完整链条以证明无主观故意参与诈骗。2.具体收集证据的方式:一是收集主观认知方面证据,像自身缺乏诈骗相关知识与...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目前法律虽未明确诈骗案退赃先后顺序,但处理时遵循一定原则。优先退赔直接受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弥补其经济损失;若有多个被害人,按各被害人损失占总损失比...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诈骗金额3000元以上符合诈骗罪入罪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诈骗案中收款人责任判定取决于主观状态和具体行为。若明知款项为诈骗所得仍接收,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承担刑事责任,量刑依情节轻重...查看全文
诈骗案件构成犯罪的会被判刑。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查看全文
诈骗1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根据现行法律,一般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查看全文
诈骗4万元,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一般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退...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的判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依据诈骗数额和情节等,量刑有所不同。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查看全文
在保险诈骗案件中,存在同案指证的情况,然而本人并未实际收到款项。这种情形下,虽然有同案人员的指认,但自身未获取利益这一事实需重点考量。未收到钱可能影响对其行为...查看全文
只需29元,20分钟内法律问题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