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通常情况下是不可以撤诉的。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追诉权。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以及保护公共利益。因为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权益,更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所以,一旦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回。当然,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发现不存在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或者不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等,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或者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裁定。这种情况下,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诉撤诉,但会导致诉讼程序的终止。总之,公诉一般不能撤诉,只有在法定特殊情形下,诉讼程序才会相应发生变化。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平台的专业律师
律师解答
1.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不同类型有不同后续流程。法定不起诉表明犯罪嫌疑人无罪,要立即释放被羁押者,解除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且不会有后续刑事追...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撤诉是原告专属权利,是原告在立案受理后、判决宣告前,书面或口头向法院撤回起诉。2.原告申请撤诉,法院会审查。若不损害他人利益且是真实意愿,法院准许;若...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一)若被怀疑涉及开设赌场罪,当事人应配合公安机关侦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不可隐瞒或销毁证据。(二)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可委托律师为自己进行辩护,律师...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1)立案后未开庭通常是可以撤诉的。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在法院宣判前,原告有权申请撤诉,而是否准许由法院来裁定。(2)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有一定条件,即撤...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开庭后在符合条件时原告可撤诉。原告在法院宣判前有申请撤诉的权利,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若法庭辩论终结后申请且被告不同意,法院可不予准许。2.法院审查...查看全文
判决下达后通常不能撤诉。撤诉一般适用于起诉后、法院作出裁判前的阶段。一旦法院作出判决,意味着诉讼程序已基本终结,诉讼结果已明确。此时,当事人不能再通过撤诉来...查看全文
起诉后通常是可以撤诉的。撤诉是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一种处分行为。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在宣判前有权申请撤诉。是否准许撤诉,由人民法院裁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撤诉申...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案件通常是可以撤诉的。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这是基于自诉案件的性质和特点所赋予自诉人的权利。自行和解是自诉人与被...查看全文
起诉离婚后撤诉,一般情况下,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不得再次起诉。法律如此规定,旨在维护司法程序的稳定性与严肃性。若在六个月内就再次起诉,通常不符合受理条件...查看全文
法院裁定书下达后,撤诉的情况需视裁定类型而定。若为准许撤诉的裁定,裁定书送达后,诉讼即终结,不存在再次撤诉的问题。若为按撤诉处理的裁定,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通常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