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是多少
律师解答
遗产继承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起算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算;另一种是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就视为接受继承,此时诉讼时效从继承开始之日起算。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能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审查是否有中止、中断情形,没有就驳回诉讼请求。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可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不过,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就不能再以时效届满为由抗辩,已经自愿履行的也不能请求返还。
为避免因诉讼时效问题影响遗产继承权的主张,
首先,继承人要及时关注自身权利是否被侵犯,明确继承开始时间。
其次,若遇到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况,要留存相关证据,如与义务人关于遗产继承的沟通记录等。
最后,对于遗产继承相关事宜要及时处理,避免拖延导致超过诉讼时效。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为三年,起算点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二是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诉讼时效从继承开始之日起算。
2.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可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审查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若不存在,法院将驳回诉讼请求。
3.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义务人有权利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不过,如果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就不能再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抗辩;要是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了,也不得请求返还。
提醒:
注意准确把握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若面临遗产继承诉讼时效相关问题,由于不同情形下时效计算和处理不同,建议咨询律师做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结论:
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为三年且有多种计算起始情况,超时效起诉可能被驳回,时效届满有特殊情形。
法律解析:
1、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为三年,这一规定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从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起算,这是基于公平原则,让继承人在合理认知范围内及时维权。若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未明确放弃视为接受继承,此时诉讼时效从继承开始之日起算,保证了遗产继承相关权益的时效性。
2、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可提出抗辩,法院会审查中止、中断情形。这是遵循诉讼时效制度的要求,避免无限制的追溯。而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可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如果其同意履行则不能再以时效届满为由拒绝,已自愿履行的也不能请求返还,这是对诚信原则的兼顾。
如果您对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相关的具体情形,如什么情况算诉讼时效中断等存在疑问,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一)如果担心自己的遗产继承权受到侵犯,要及时关注相关情况。一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要在三年内提起诉讼。比如,发现其他继承人私自转移遗产,这时候就要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应尽快采取法律行动。
(二)在继承开始后,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就视为接受继承,这时候诉讼时效从继承开始之日起算。所以要清楚这个时间节点,避免因为疏忽错过诉讼时效。
(三)如果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审查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比如因为不可抗力无法行使权利)、中断(如提起诉讼、一方同意履行义务等使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情形)的情况。若不存在这些情况,法院会驳回诉讼请求。
(四)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虽然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如果义务人同意履行,就不能再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拒绝履行;如果已经自愿履行了,也不能请求返还。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延长。
律师解答
1.遗产继承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这个时间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说应该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时开始算。
2.不过要是继承开始了,继承人没明确说放弃继承,那就会被当作接受继承,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继承开始的时候就算起了。
3.要是起诉的时候超过了诉讼时效,对方能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查看有没有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况。要是没有,就会驳回起诉的请求。
4.诉讼时效过了之后,有义务的人能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要是过了诉讼时效,有义务的人同意履行了,那就不能拿诉讼时效届满当理由来抗辩了;要是已经自愿履行了,也不能要求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