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18周岁父母有条件不抚养吗
律师解答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法定义务,到子女成年为止。18周岁后情况较为复杂,若子女能独立生活,像有工作和经济来源,父母有条件不再抚养。不过要是子女18周岁后还在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患病等非主观因素不能独立生活,父母仍需履行抚养责任。所以18周岁后父母是否可不抚养不能简单判定,要根据实际情形来。
解决措施和建议:子女如果对抚养问题有争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状况是否符合被抚养的条件。然后收集相关证据,如自己的学历教育情况、患病的诊断证明等。最后通过法律途径,如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解决争议,以保障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在子女年满18周岁且能够独立生活,例如已参加工作并有经济来源时,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不再继续抚养。这是基于子女已具备自我生存能力,从法律与社会常理角度看,父母的抚养责任可以适当减轻。
2.当子女满18周岁但仍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此时他们还处于求学的关键阶段,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所以父母仍需承担抚养责任。
3.若子女因非主观原因,像患病等无法独立生活,父母也不能免除抚养义务。这体现了法律对特殊情况的考量,保障子女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益。
4.如果子女对抚养问题存在争议,法律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提醒:
子女若对自身抚养情况有争议,要注意收集能证明自身情况的证据再寻求法律解决。
律师解答
结论:
18周岁后父母是否继续抚养子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不能简单认定。
法律解析:
1、按照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直至成年是法定义务。但当子女满18周岁后,如果子女已能独立生活,例如已经工作且有经济来源,父母在有条件时可以不再继续抚养。这是基于子女已经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不需要父母的抚养扶持。
2、然而,若子女满18周岁却仍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为患病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独立生活,这种情况下父母仍然需要承担抚养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特殊情况的考虑,保障了这部分暂时不能独立生活子女的权益。如果子女对于自己是否应被抚养存在争议,应当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或者相关机构咨询,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问题。
律师解答
(一)如果子女已年满18周岁且能够独立生活(例如有工作有稳定经济来源),但父母停止抚养,子女应该尊重这种情况,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此时有条件不继续抚养。
(二)若子女年满18周岁却仍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父母若停止抚养,子女可以先尝试与父母协商沟通,表明自己还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按照法律规定父母仍有抚养责任。若协商不成,可以寻求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调解,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父母履行抚养义务。
(三)当子女年满18周岁因非主观原因无法独立生活(如患病),父母停止抚养时,子女同样可以先与父母协商,说明自己因患病等非主观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父母按法律规定仍需承担抚养责任。协商不成再寻求调解,最后可以向法院起诉。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律师解答
1.正常来讲,父母在法律上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一直要抚养到子女成年。当子女满18岁后,如果子女能够独立生活,像已经参加工作并且有经济收入了,父母就可以视情况不再抚养。
2.不过要是子女虽然18岁了,却还在高中或者高中以下学历教育阶段上学,又或者因为不是自身主观原因而不能独立生活,例如生病之类的情况,那父母还是得承担抚养的责任。
3.总的来说,18岁之后父母能不能不抚养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不能简单地说行或者不行。要是子女对抚养的事情有争议,那就可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