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对于司法实践而言,准确区分诈骗既遂与未遂很关键。要全面审查证据,判断犯罪人是否实际取得财物或达到诈骗目的,以此来正确认定犯罪形态。
(二)在量刑时,法官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诈骗未遂,即便要从轻或减轻处罚,也不能忽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依据具体情节合理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律师解答
诈骗未遂与诈骗既遂在量刑上确实存在差异,这是合理且必要的。
首先,明确二者概念。诈骗既遂意味着犯罪人达成诈骗目的,实现了非法占有财物等结果;而诈骗未遂是着手实施诈骗后,因意志外因素未能得逞。
其次,在量刑方面,诈骗罪依据犯罪数额等情节确定量刑幅度。对于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定罪处罚,不过通常会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在同样犯罪情节下,诈骗未遂量刑轻于既遂。
为更好地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司法实践中:
1.需精准认定“情节严重”的标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和公平。
2.法官在量刑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如未遂的原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
3.加强对诈骗类案件的研究和指导,提高司法人员对诈骗未遂与既遂量刑的把握能力。
律师解答
结论:
诈骗未遂与诈骗既遂量刑不同,相同犯罪情节下,诈骗未遂量刑轻于诈骗既遂。
法律解析:
诈骗既遂是犯罪人达成诈骗目的并实际取得财物等,而诈骗未遂是已着手诈骗却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对于诈骗罪,依据犯罪数额等情节来确定量刑幅度。相关司法解释表明,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同样应当定罪处罚,不过通常会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规定遵循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保刑罚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匹配。例如同样诈骗数额巨大的情况,既遂和未遂的量刑会有明显差异。要是你对诈骗犯罪的量刑问题还有疑问,或是遇到了类似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诈骗既遂标志着犯罪行为的完整实现,犯罪人达成了非法占有财物等目的,其社会危害性在实际结果中得以体现。
(2)诈骗未遂虽未实际取得财物或实现犯罪目的,但行为已对社会秩序和公私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刑法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既遂和未遂区别对待。既遂因危害结果实际发生,量刑相对较重;未遂由于危害结果未发生,且存在意志以外的阻碍因素,所以比照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
提醒:
遭遇诈骗不论既遂还是未遂都要及时报警。若涉及案件,要准确提供证据,以便司法机关公平处理。
律师解答
诈骗既遂和未遂量刑有别。既遂是骗子达成目的,实实在在拿到财物等。未遂则是开始行骗了,却因意外没能得手。
诈骗罪量刑看数额等情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要定罪处罚。
通常,未遂会比既遂判得轻。同样数额巨大,既遂判得重,未遂则可能从轻减轻,遵循罪责刑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