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要注意离职后一年内这个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节点,需在该期限内及时行使权利。
(二)若离职时和单位就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要留意协议约定期限,在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仲裁。
(三)当出现能使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如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等,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重新计算仲裁时效。
(四)遇到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不能在规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要及时收集能证明该情况的证据,待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仲裁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律师解答
1.劳动者离职后1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应知道权利被侵害日起算。
2.离职时若就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在约定期限届满日起1年内可仲裁。
3.仲裁时效可因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救济、对方同意履行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
4.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申请仲裁,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者离职后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离职时就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在协议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存在中断和中止情形。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若离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经济补偿等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在协议约定期限届满一年内能申请仲裁。当出现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劳动仲裁时效相关规定保障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在劳动仲裁时效方面有疑问或遇到相关劳动纠纷,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帮助。
律师解答
劳动者离职后一年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身权利受侵害时起算。若离职时双方就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在协议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仲裁。
仲裁时效可能出现中断和中止情况。中断情形包括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不能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建议劳动者及时关注自身权益,在权利受侵害时尽快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主张自己的权利。若协商不成,应在仲裁时效内及时申请仲裁,避免因时效问题影响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注意收集和留存相关证据,以便在仲裁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者离职后在一年内有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该仲裁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时间保障。
(2)若离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在协议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仲裁,明确了协议不履行情况下的仲裁时效起算点。
(3)仲裁时效会出现中断和中止的情况。中断是因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中止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提醒:
劳动者要留意仲裁时效的中断和中止情形,及时维护自身权益。不同劳动争议案情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