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被诱导诈骗,不担刑责,但父母或监护人可能被责令加强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
2.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需担刑责,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3.诱导者构成犯罪的,按诈骗罪教唆犯处理,按其在共犯中作用处罚。
4.因犯罪致物质损失,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5.被诱导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及时报案、配合调查、提供证据,维护权益。
律师解答
1.未成年被诱导诈骗分情况处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不过可能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2.诱导者若构成犯罪,按诈骗罪教唆犯处理,依其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处罚。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3.建议被诱导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并提供相关证据,以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结论:
未成年被诱导诈骗,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责,可能被责令管教或专门矫治;达到相应年龄则担责但从轻或减轻处罚。诱导者构成犯罪按教唆犯处理,物质损失可附带民事诉讼求偿,应及时报案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判断未成年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未达相应年龄,因其认知和控制能力有限,不负刑事责任,但为预防再犯,会责令监护人管教或进行专门矫治。达到年龄后承担刑事责任又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与教育挽救原则。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导者按教唆犯处理,依据其在犯罪中作用量刑,以打击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犯罪造成的物质损失,受害人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索赔。被诱导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及时报案、配合调查并提供证据,能推动案件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遇到此类复杂法律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法律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被诱导诈骗,虽不用负刑事责任,但父母或监护人有管教义务,必要时会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这是为了避免其再次陷入类似不良行为。
(2)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被诱导诈骗,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过法律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为主的原则。
(3)诱导者若构成犯罪,会按诈骗罪的教唆犯处理,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以彰显法律对教唆犯罪行为的制裁。
(4)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这保障了受害者的经济权益。
(5)被诱导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要及时报案、配合调查并提供证据,以此维护合法权益。
提醒:遇到此类情况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
律师解答
(一)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被诱导诈骗,监护人要积极配合,对孩子加以管教,必要时让孩子接受专门矫治教育。
(二)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被诱导诈骗,要认识到虽承担刑事责任但会从轻或减轻处罚,如实向司法机关说明情况。
(三)诱导者构成犯罪的,按诈骗罪教唆犯处理,其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四)因犯罪行为有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五)被诱导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及时报案,配合调查并提供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