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伪造证件诈骗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未着手诈骗按前者论处,实施诈骗达立案标准按处罚较重规定定罪。
法律解析:
伪造证件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便未用于诈骗,仅实施伪造行为,就会触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当用伪造证件进行诈骗且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时,会依据诈骗数额量刑,数额不同对应不同的刑罚幅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来定罪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和制裁。如果遇到与伪造证件诈骗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和权益。
律师解答
1.伪造证件诈骗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仅实施伪造证件未着手诈骗,按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论处,情节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用伪造证件实施诈骗且达立案标准,依诈骗数额量刑,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通常按处罚较重规定定罪。
3.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个人应增强法律意识,不参与伪造证件和诈骗活动;相关部门要加强证件管理,提高防伪技术,加大对伪造证件和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伪造证件诈骗行为涉及两个罪名,当仅进行伪造证件行为,未开展诈骗活动时,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处理。该罪有两档量刑标准,情节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使用伪造证件实施诈骗且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按诈骗数额量刑。分为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等情况,对应不同幅度的刑罚,从三年以下到无期徒刑不等,还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提醒:伪造证件及诈骗均属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都将面临法律制裁。因案件情况多样,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发现有人仅实施伪造证件行为,尚未着手诈骗,可向公安机关举报,让其承担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刑事责任。
(二)若遭遇他人用伪造证件实施诈骗,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伪造的证件、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并向警方报案,协助警方侦破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律师解答
1.伪造证件诈骗可能同时触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
2.仅伪造证件未着手诈骗,按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论处。情节一般,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罚金;情节严重,处三年到十年徒刑并罚金。
3.用伪造证件诈骗且达立案标准,按诈骗数额量刑。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处三年到十年徒刑并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通常按重罚规定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