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纳税人逃税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五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以及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均构成犯罪。若纳税人五年内有逃税刑事处罚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记录,再次逃税不受数额标准限制。
为避免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建议如下:
1.税务机关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使其了解逃税后果。
2.建立健全税收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监控纳税人纳税情况。
3.对于主动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处罚的纳税人,可适当从轻处理,引导其依法纳税。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纳税人逃税存在明确的入罪标准,当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五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就构成逃税罪。
(2)扣缴义务人若采用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同样构成犯罪。
(3)有过逃税前科的纳税人,即五年内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后又逃税的,不受上述数额标准限制,只要逃税就可能被定罪。
提醒: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都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逃税触犯法律。不同案情对应处理不同,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纳税人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准确记录收入和支出,按时进行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避免因财务混乱导致逃税情况发生。
(二)纳税人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工作,在收到税务机关下达的追缴通知后,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避免构成逃税罪。
(三)扣缴义务人要严格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如实记录已扣、已收税款情况,不得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律师解答
1.纳税人逃税,逃避缴纳税款超五万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超10%,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税、不缴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构成逃税罪会判刑。
2.扣缴义务人用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超五万,构成犯罪。
3.纳税人五年内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再逃税不受上述数额限制。
律师解答
结论:
纳税人逃税满足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通知后不补缴等条件,或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达五万元以上,构成犯罪;有特定逃税前科的纳税人再逃税不受数额标准限制。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纳税人逃税需满足特定数额及不履行补缴等义务才构成逃税罪。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同样构成犯罪。而有五年内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前科,再逃税不论数额多少都构成犯罪。这体现了法律对逃税行为的严格管控。逃税不仅损害国家税收利益,破坏经济秩序,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若您在税务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遇到相关难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避免陷入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