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拖欠工资超一年,劳动者不会自动放弃权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年,从知道或应知道权益受损起算。在职期间追讨欠薪,不受此时效限制;离职则需在一年内申请仲裁。
2.超仲裁时效,劳动者可与单位协商、向劳动部门投诉。部门责令支付后仍逾期,单位要加付赔偿金。
3.协商和投诉无果,劳动者能向法院起诉维权。
律师解答
结论:
拖欠工资超过一年不视为自动放弃,劳动者仍有多种维权途径。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不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若劳动关系终止,则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即便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也可与单位协商,还能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单位逾期不支付,会加付赔偿金。若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向法院起诉。如果在工资拖欠问题上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处理,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1.拖欠工资超过一年,劳动者不会自动放弃权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虽为一年,但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此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即便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仍有多种维权途径。可先与单位协商,尝试和平解决问题。也能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若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单位逾期不付会加付赔偿金。
3.若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劳动者还可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要积极主动维权,保障自己的合法劳动报酬。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拖欠工资超过一年,劳动者并非自动放弃维权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虽为一年,但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产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此一年时效限制。只有在劳动关系终止时,才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2)若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仍有其他维权途径。可以与单位协商,尝试和平解决问题。还能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单位逾期不支付,会被加付赔偿金。
(3)当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纠纷时,劳动者可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提醒:
劳动者要留意仲裁时效和劳动关系状态,不同情况维权方式有别,遇到复杂案情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遇到拖欠工资超一年情况,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可随时申请仲裁维权,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
(二)若劳动关系已终止,要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三)即便超过仲裁时效,可先尝试与单位协商,争取达成支付工资的协议。
(四)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支付工资,若单位逾期不支付,会加付赔偿金。
(五)若协商和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