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串通投标罪的准确认定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至关重要。该罪的立案取证标准涵盖多方面,损害相关主体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以上、违法所得十万以上、中标项目金额二百万以上等情况都在其列,此外采取非法手段、有相关行政处罚记录后再犯及其他严重情节也会被认定。
2.取证需从多渠道进行,要收集投标文件、招标公告、会议记录、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书证物证,还需获取相关人员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
3.解决措施和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对有不良记录企业重点关注。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要全面细致收集各类证据,确保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同时,加强对招投标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串通投标犯罪行为的发生。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较为明确。当出现损害相关主体合法利益,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中标项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等情形时,就符合立案条件。这些标准从不同角度衡量了串通投标行为的危害程度。
(2)若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进行串通投标,也会被立案追诉。即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在两年内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后又实施该行为,同样会被追究。
(3)取证方向涉及多方面。书证物证如投标文件、招标公告等能直观反映投标过程;会议记录、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可揭示串通行为的细节。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则从人的角度还原事实。
提醒:企业和个人参与投标活动时要遵守法律,避免参与串标行为。若面临串标相关纠纷,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在面对串标罪可能发生的情况时,招标人要仔细审查投标文件,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的相似性,如内容表述、格式排版、错误之处等是否高度一致。
(二)留意招标过程中的会议记录,若存在不寻常的一致意见或者私下接触的记录,要及时留存。
(三)收集转账记录,查看是否有不明资金往来与投标相关联。
(四)积极寻找相关人员获取证人证言,了解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情况。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六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四)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律师解答
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
1.损害相关方利益,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以上。
2.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
3.中标项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
4.使用威胁、欺骗或贿赂等非法手段。
5.两年内受两次行政处罚后又串通投标。
6.其他情节严重情形。
取证方向:收集投标文件、公告、记录、转账记录等书证物证,以及相关人员证言和嫌疑人供述。
律师解答
结论:
串通投标罪有明确立案取证标准,包括不同情形的数额标准、非法手段及其他情节严重情形,取证需收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规定,串通投标罪旨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当出现损害相关方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或中标项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等情况,就达到立案标准。此外,采用威胁、欺骗或贿赂等非法手段,以及两年内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串通投标等,也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而立案。取证时,投标文件、招标公告等书证物证能直观反映投标情况,相关人员的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则有助于还原事件全貌。如果您在商业活动中遇到疑似串通投标的情况,或者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