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不同。2、停止的时间点不同。3、停止的原因不同。4、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律师解答
1.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认定时主观上要有犯罪故意,追求危害结果;客观上实施预备行为,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2.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对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其刑事责任需综合判断。1.犯罪预备行为对法益的威胁程度、自身进...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损害需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也就是损害是由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像故意伤害案中,犯罪人放弃伤害,但之前行为导致被害人轻微伤,此轻微伤就和伤害行为有关...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1)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若能自动放弃犯罪,同时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这部分共犯可成立犯罪中止。依据法律,对于中止犯,未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1)客观性原则: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需是实际存在的,不能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像身体受到伤害、财物出现损失等客观发生的结果,才符合这一原则。(2)因果关...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阶段一般不存在未遂形态。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查看全文
如何准确判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罪犯能够实行犯罪行为但却不愿继续实施的状态称之为中止行为;反之,尽管罪犯存有犯罪意图,然而因故无法顺利完成犯罪的情况则被称为未...查看全文
倘若杀人之后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然而,行为人的蓄意杀人行为仍然应被判定为故意杀人罪,但在实际量刑时,因其已经实施的犯罪中止情节,可根据相关法律...查看全文
相较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究竟具备何种独有的特性呢?其特殊之处在于,犯罪中止乃由行为人主动选择收手,然而犯罪未遂却往往是受制于外力因素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差异具体...查看全文
对犯罪中止的设定须满足以下三大要素:首先,犯罪中止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产生,此乃其时间性要素。其次,犯罪中止乃是行为人主动采取措施以中止犯罪行为,换言之...查看全文
只需29元,20分钟内法律问题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