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损害需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也就是损害是由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像故意伤害案中,犯罪人放弃伤害,但之前行为导致被害人轻微伤,此轻微伤就和伤害行为有关。
2.损害要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是能被刑法评价的结果,并非轻微或日常可忽略的影响。
3.损害不属于既遂结果,若已出现既遂结果,就不算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如故意杀人未致人死亡但造成重伤,重伤可认定为此类损害。法院会结合案情综合判定。
律师解答
结论: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需满足损害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损害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损害不属既遂结果这三个条件,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综合判定。
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在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损害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强调损害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引发,像故意伤害中轻微伤与伤害行为的关联。其次,损害要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排除轻微或可忽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具有刑法评价意义。最后,损害不能是既遂结果,若已发生既遂结果,就不符合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的认定。如故意杀人未致人死亡但造成重伤,重伤可认定为此类损害。由于实际案件情况复杂多样,准确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需要专业法律分析。若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需严格把握条件。要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损害与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意味着损害是由犯罪行为直接引发,像故意伤害中前期行为导致被害人轻微伤就符合这一情况。其次,损害要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是具有刑法评价意义的危害结果,而非轻微或可忽略的影响。最后,损害不能是既遂结果,若出现既遂结果,就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如故意杀人未致死亡却造成重伤,重伤可认定为此类损害。
建议法院在判定时,仔细审查损害与犯罪行为的因果联系,准确评估损害的危害程度,严格区分既遂结果与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量。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损害与犯罪行为需有因果关系,意味着损害是由犯罪行为直接引发,像故意伤害案中之前的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轻微伤。
(2)损害要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是能被刑法评价的危害结果,并非轻微或可忽略不计的影响。
(3)损害不能属于既遂结果,若既遂结果已发生,就不属于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如故意杀人未致人死亡但造成重伤,重伤可认定为此类损害。法院会依据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判定。
提醒:
认定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情况复杂,不同案件案情不同,若涉及此类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判断损害与犯罪行为因果关系时,要仔细审查损害是否由该犯罪行为直接引发,可收集案件相关的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来证明。
(二)确定损害是否达到刑法意义的危害程度,可参考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案件例子,明确具有刑法评价意义的危害结果标准。
(三)确认损害是否不属于既遂结果,依据具体犯罪的既遂标准进行判断,准确区分既遂与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