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犯罪轻微
律师解答
犯罪情节轻微需综合判断。从刑法原理讲,就是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小,犯罪人的危险程度低。
危害后果方面,像财产犯罪涉案金额少,人身犯罪对受害者伤害轻,就可能情节轻微。
主观层面,因冲动、受诱骗等非恶意犯罪,事后又真诚悔罪,如实交代、积极退赔,也算情节轻微。
犯罪手段平和,没有严重暴力破坏,也容易被认定情节轻微。司法中,最终认定由法院依证据、事实、法律和经验判定,检察院也据此决定是否不起诉。
律师解答
结论:
犯罪情节轻微是综合判断概念,需从危害后果、主观方面、犯罪手段等多因素考量,最终由法院判定,检察院也可据此决定是否不起诉。
法律解析:
从危害后果来说,财产犯罪涉案金额小、人身犯罪伤害程度轻等实际损害结果较轻的情况,可能符合情节轻微。主观方面,出于非恶劣动机且事后有明显悔罪表现,如实供述、积极退赃退赔等,也是认定因素之一。犯罪手段相对平和、无严重暴力性和破坏性,同样倾向于认定情节轻微。在司法实践里,法院会综合全案证据、事实,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经验来判定是否属于犯罪情节轻微。同时,检察院也能依据此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不起诉。这一系列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准确衡量犯罪行为。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涉及犯罪情节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危害后果是判断犯罪情节轻微的重要方面。实际损害结果轻,像财产犯罪涉案金额少、人身犯罪伤害程度低等情况,为情节轻微认定提供可能。这反映出犯罪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的冲击较小。
2.犯罪人的主观方面不可忽视。出于非恶劣动机,如一时冲动、受诱骗等,且事后积极悔罪,如实供述、退赃退赔,体现其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不大,符合犯罪情节轻微特征。
3.犯罪手段的性质也影响认定。手段平和、无严重暴力性和破坏性,表明犯罪行为的激烈程度和危害范围受限,易被认定为情节轻微。
4.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定需综合全案证据与事实,依据法律和经验;检察院也有是否不起诉的决定权。这确保认定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提醒:
涉及案件时,若认为自身犯罪情节轻微,应积极展现悔罪态度,配合司法程序,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分析。
律师解答
犯罪情节轻微确实是需综合判断的概念。其涵盖社会危害性较小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较低两方面。
1.危害后果是重要考量因素。实际损害结果轻的犯罪行为,如财产犯罪涉案金额小、人身犯罪对被害人伤害程度轻等,往往符合情节轻微特征。这反映出犯罪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的破坏有限。
解决措施及建议:司法人员应精准界定损害结果的程度标准,避免判断偏差。
2.犯罪人的主观方面不可忽视。基于非恶劣动机犯罪且事后有明显悔罪表现,如实供述、积极退赃退赔等,说明其人身危险性降低,可作为情节轻微的依据。
解决措施及建议:建立明确悔罪表现的量化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3.犯罪手段的平和程度也影响判断。手段相对平和、无严重暴力性和破坏性的犯罪,更易被认定为情节轻微。
解决措施及建议:详细划分手段的暴力、破坏程度等级,助力司法判断。
司法实践中,法院需综合全案判定,检察院也可据此决定是否不起诉。各方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与司法经验,确保判断准确公正。
律师解答
(一)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如果认为自己犯罪情节轻微,应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退赃退赔,展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为争取认定情节轻微创造条件。
(二)对于受害者而言,若觉得犯罪情节轻微,在配合司法机关过程中,可以客观陈述事件经过,说明犯罪行为对自身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