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怎么申请假释
律师解答
(一)对于想申请假释的罪犯及其家属,首先要清楚罪犯的原判刑罚情况。如果是有期徒刑,要关注是否执行了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则看是否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二)平时多鼓励罪犯在狱中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展现出确有悔改的表现,降低再犯罪风险,这对假释申请至关重要。
(三)了解执行机关的审核流程,关注是否制作并报送了假释建议书等相关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律师解答
假释得由执行机关向法院去申请。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判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还得遵守监规、接受改造、有悔改表现且没再犯罪危险。
申请流程:执行机关审核罪犯表现,符合条件就做假释建议书,和材料一起报给法院。
法院收到后组织合议庭审理,有证据表明罪犯有悔改或立功,就裁定假释。
不过,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犯罪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能假释。
律师解答
结论:
假释由执行机关向法院申请,需满足一定条件和遵循特定流程,部分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法律解析:
假释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同时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执行机关审核罪犯表现符合条件后,制作假释建议书并报送法院,法院组织合议庭审理,有证据证明罪犯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裁定假释。而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禁止假释。这一系列规定旨在确保假释制度既能激励罪犯改造,又能保障社会安全。如果大家对假释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假释申请主体明确为执行机关,这体现了执行与审判的分工制约,保障假释程序公正。执行机关基于对罪犯日常改造表现的了解,能为法院提供准确参考。
(2)不同刑罚的假释时间条件,是对罪犯改造效果与社会危害性评估的综合考量。如有期徒刑需执行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执行十三年以上,旨在确保罪犯经过足够时间改造以降低再犯风险。
(3)审核与审理流程严谨,执行机关的审核把关,以及法院合议庭依据证据的审慎审理,确保假释决定合法合理。
(4)明确不得假释的对象,累犯和特定暴力性犯罪罪犯因人身危险性大,限制其假释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必要举措。
提醒:
申请假释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执行机关、罪犯及其家属都应准确把握条件与流程。对不符合假释条件的,切勿违规操作。
律师解答
假释由执行机关向法院申请,有严格条件与流程。
1.
从条件看,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同时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这是为确保假释人员能更好回归社会且不危害社会秩序。
2.
申请流程上,执行机关先审核罪犯表现,符合条件的制作假释建议书并报送法院。法院组织合议庭审理,有证据证明罪犯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
3.
而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是出于对社会安全的考虑。
为完善假释制度,一方面执行机关要严格审核,确保罪犯真正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法院审理要严谨公正,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让假释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罪犯改造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