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要明白刑事谅解书的作用有限,不能将其视为逃避刑罚的绝对保障。积极争取被害人谅解,诚恳道歉并尽力弥补损失,为量刑争取有利条件。
(二)被害人方面,出具谅解书前要慎重考虑,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补偿达到心理预期。
刑事谅解书只是量刑的一个参考情节,不是决定是否坐牢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律师解答
1.刑事谅解书不是免坐牢的凭证。它是被害人谅解犯罪方的书面材料,量刑时能当作从轻情节考量。
我曾接触过相关案子,深刻体会到它的作用。
2.犯罪构成后,司法机关依法依事实定罪量刑。谅解书虽显示犯罪方积极弥补、获谅解,降低了一定危害,但不是决定是否追责的唯一要素。
3.罪行轻、情节不严重且有谅解书的案子,可能判缓刑等不用坐牢。但严重犯罪即便有谅解书,也可能判实刑,只是量刑会从轻。
律师解答
结论:
刑事谅解书不代表不用坐牢。
法律解析:
犯罪行为构成后,司法机关依法依事实定罪量刑。刑事谅解书是被害人对犯罪方谅解的书面材料,可在量刑时作为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考虑。它能展现犯罪嫌疑人积极弥补及获谅解情况,反映其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降低,但不是决定是否追究刑责的唯一要素。在罪行轻、情节不严重案件里,有谅解书可能判缓刑、管制或免刑;但严重犯罪即便有谅解书,仍可能判实刑,只是量刑会从轻。总之,谅解书有作用但不能确保不坐牢。如果大家在这方面有具体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刑事谅解书不能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坐牢。犯罪行为构成后,司法机关依法律和犯罪事实定罪量刑。谅解书只是量刑时从轻、减轻处罚的考量情节。
为更好理解这一情况,有以下建议:
1.犯罪嫌疑人一方,应积极争取被害人谅解,通过诚恳道歉、主动赔偿等方式,努力获得谅解书,为自身量刑争取有利条件。
2.被害人一方,若愿意出具谅解书,要确保是基于真实意愿,同时也要清楚谅解书对犯罪嫌疑人量刑的影响范围。
3.公众要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不能因谅解书而忽视犯罪行为的本质。法律既要考虑被害人意愿,也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谅解书不是逃避刑事处罚的“免死金牌”,只是量刑情节之一。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刑事谅解书本质是被害人的一种态度表示,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量刑环节可被考量的情节,并非决定是否受刑事处罚的关键。
犯罪行为的认定以法律规定和具体犯罪事实为基石,一旦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处理。
(2)谅解书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积极弥补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但不能左右刑事责任的有无。
(3)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的案件中,谅解书可能助力犯罪嫌疑人获得缓刑、管制或免刑。但严重犯罪即便存在谅解书,实刑判决仍可能出现,只是量刑有所从轻。
提醒:
不要认为拿到刑事谅解书就必然不用坐牢,具体量刑因案而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