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了解时效中断:如果想中断时效,可向对方明确主张自己的权利,像通过书面、邮件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表明诉求;也可以向劳动监察等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还可以争取让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比如让单位承诺支付拖欠工资等。
(二)知晓时效中止:当遇到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疫情等,或者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时效内申请仲裁时,不用担心时效过期。只要在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律师解答
1.劳动仲裁申请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晓得或该晓得权利被侵害那天开始算。
时效有中断情况。在时效进行时,要是出现法定事由,已进行的时效就不算数了,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像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找有关部门维权、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都会引发时效中断。
时效还有中止情况。时效进行时,因法定事由让权利人没法行使请求权,就暂停计算时效,事由消除后接着算。像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导致不能申请仲裁,就会时效中止。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知道权利被侵害起算,且存在中断与中止情形。
法律解析: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的这一年规定十分关键。时效中断意味着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会因法定事由归于无效,像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都会触发中断,之后时效重新计算。而时效中止是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暂时停止,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了解这些,能让劳动者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在劳动仲裁时效方面遇到困惑,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中断或中止,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把握时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一年的规定旨在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时效中断与中止的设置是为了平衡双方利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1.对于时效中断,当事人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当察觉权利可能被侵害,可通过书面函件等明确方式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保留好相关凭证。若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要留意部门处理进度和反馈,确保时效中断有效。同时,若对方同意履行义务,应将相关承诺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
2.关于时效中止,当事人面对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时,要及时收集和留存能证明该事由存在及影响自己行使请求权的证据,例如政府发布的不可抗力相关文件等。在法定事由消除后,应尽快恢复仲裁申请流程,避免超过时效。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一年的规定,旨在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劳动法律关系的稳定。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为起算点,这要求当事人对自身权益有基本认知和关注。
(2)时效中断制度给予权利人更多主张自己的权利的机会。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等法定事由出现,中断已进行的时效,重新计算,保障权利人不因对方拖延等情况丧失权利。
(3)时效中止体现法律的公平性。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暂停计算时效,消除阻碍后继续,避免权利人因不可控因素失去时效利益。
提醒:
留意时效期间,遇法定事由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涉及时效中断、中止情况复杂,建议咨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