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离婚协议的成立有明确条件,即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内容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也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这是协议有效的基础。
(2)提交离婚登记申请进入冷静期,此时协议达成却未生效。这期间任何一方反悔都可撤回申请。
(3)冷静期届满完成离婚登记,协议自颁发离婚证时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义务。
(4)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起诉要求履行,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5)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情形,受损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一年内,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协议。
提醒:
签订离婚协议务必谨慎,确保出于真实意愿。若发现存在可撤销情形,要及时行使权利。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律师解答
(一)夫妻拟定离婚协议时,务必确保是真实自愿表达,仔细斟酌条款,保证内容合法合规,不损害他人利益。
(二)在离婚冷静期内,不可认为协议已生效,仍要谨慎对待财产、子女等安排。
(三)冷静期届满完成离婚登记后,双方都应严格按协议履行责任义务。
(四)若发现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受损方要在规定的一年内及时向法院请求撤销协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律师解答
一般来说,离婚协议提交后往往有效。只要夫妻想法一致,内容不违法违规,不损害他人利益,协议就成立。
提交离婚申请后,冷静期内协议已达成但没生效。期满完成登记,协议从发离婚证时生效,双方得按约履行。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起诉。
要是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受损方在知晓撤销原因一年内,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协议。
律师解答
结论:
离婚协议提交后一般有效,但在离婚冷静期内未生效,完成离婚登记后生效,存在欺诈等情形可撤销。
法律解析:
离婚协议的效力有其特定规则。当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内容又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也未损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合法权益时,离婚协议成立。在提交离婚登记申请进入离婚冷静期阶段,即便协议已达成,但此时并未生效。只有在冷静期届满双方完成离婚登记,从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那一刻起,协议才生效,并且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按照协议履行义务。要是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而要是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情形,受损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能向法院请求撤销协议。如果大家在离婚协议方面有任何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离婚协议提交后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其成立需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内容合法合规、不损害各方权益。
具体情况如下:
1.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在离婚冷静期内,协议虽达成但尚未生效。这一阶段给予双方再次思考婚姻关系的时间。
2.冷静期届满后完成离婚登记,协议自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离婚证时生效,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双方应依约履行义务。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法院起诉维权。
3.若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情形,受损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协议。此规定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不公平协议的生效。
要确保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夫妻双方应秉持诚实、自愿原则,清晰了解协议内容和法律后果,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