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了解清楚自己处于哪个继承顺位,以便明确有无继承资格。
(二)若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关注自身是否符合多分、少分或不分的情形,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三)如果认为其他继承人存在不尽扶养义务等情况,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
(四)若对遗产分配有争议,先尝试继承人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考虑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通过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律师解答
遗产继承顺序有两个顺位。
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先由第一顺序继承,第二顺序不参与;无第一顺序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
遗产分配上,同一顺序一般均等。
生活困难且无劳动能力的应照顾;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居的可多分;有能力却不尽扶养义务的应不分或少分;协商一致也可不均等。此外,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非继承人,也能适当分遗产。
律师解答
结论:
父母遗产继承有两个顺位,分配份额有多种规则。
法律解析:
父母遗产继承顺序明确分为两个顺位。第一顺序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此时不参与;若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在遗产分配上,同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份额均等。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有扶养能力却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应不分或少分;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不均等分配。另外,对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非继承人,也能适当分得遗产。
遗产继承涉及诸多法律细节,若在这方面有疑惑,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规则合理且必要,能保障亲属权益并维护公平。
1.确立两个顺位的继承顺序,优先保障与被继承人关系紧密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权益,这符合一般家庭伦理和情感关联。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体现了继承顺位的逻辑性。
解决措施:明确顺位有助于减少纠纷,在实践中应加强对继承顺序法律规定的宣传普及。
2.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一般均等,同时兼顾特殊情况。对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照顾,体现人道主义;对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多分,鼓励赡养老人;对不尽扶养义务的少分或不分,彰显公平正义。
解决措施:在具体分配中,需继承人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自身符合特殊分配情形。
3.允许继承人协商不均等,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对继承人以外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适当分遗产,体现公平与善良。
解决措施:协商过程中,可寻求第三方调解,确保协商公平。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遗产继承顺序分明,旨在保障不同亲属在继承中的合理权益。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这体现了家庭关系中最紧密成员的优先地位。
(2)分配规则兼顾公平与特殊情况。均等分配是基础,但对困难及尽到更多扶养义务的继承人的特殊考量,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
(3)对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进行不分或少分的规定,是对扶养责任的法律约束,防止有人只图遗产而不尽义务。
(4)继承人协商不均等分配也被认可,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给予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适当遗产,展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
提醒:
遗产继承涉及复杂权益,注意保留尽扶养义务或自身困难等相关证据;协商分配时要签订书面协议保障权益,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