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有三种情况:
1.法定不起诉:出现情节显著轻微、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刑、告诉才处理犯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嫌疑人死亡等情况,不认定为犯罪。
2.酌定不起诉:犯罪情节轻微,依刑法无需判刑或可免刑,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像数额刚达入罪标准,初犯偶犯且有自首等情节,积极退赃挽回损失,可认定情节轻微。
3.证据不足不起诉:二次补充侦查后,检察院仍认为证据不足、不符起诉条件,应决定不起诉。
律师解答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有法定、酌定和证据不足三种类型。法定不起诉针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等特定情形,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酌定不起诉针对犯罪情节轻微,依刑法可免刑罚的情况,检察院有自由裁量权;证据不足不起诉是补充侦查后证据仍不足时应作出的决定。
2.对于可能涉及法定不起诉情形的,应及时收集相关事实证据,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证据等。对于有希望适用酌定不起诉的,行为人要积极自首、立功,主动退赃退赔,以争取认定犯罪情节轻微。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辩护方要关注补充侦查情况,监督侦查机关是否依法收集证据,若二次补充侦查后仍证据不足,应要求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律师解答
结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不起诉分为法定、酌定和证据不足不起诉三种情况。
法律解析:
法定不起诉适用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犯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形。酌定不起诉针对犯罪情节轻微,依刑法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况,比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刚达入罪标准,行为人是初犯、偶犯,有自首、立功情节且积极退赃退赔挽回损失。证据不足不起诉是二次补充侦查后,检察院仍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时应作出的决定。若遇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相关法律问题,涉及不起诉的具体判定较为复杂,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法定不起诉涵盖多种情形,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时,不认为是犯罪,此时适用法定不起诉。另外,若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也会法定不起诉。
(2)酌定不起诉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况。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刚达入罪标准,行为人是初犯、偶犯,有自首、立功情节且积极退赃退赔挽回损失,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
(3)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若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应作出不起诉决定。
提醒: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当事人应及时了解案件适用的不起诉类型。不同情形对应不同法律后果,案情有别解决方案也不同,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想争取法定不起诉,需证明案件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或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或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或属于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且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或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况。可收集相关时间证据、特赦文件、被害人声明等。
(二)争取酌定不起诉,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刚达入罪标准,可证明自己是初犯、偶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社区证明等;证明有自首、立功情节,提供公安机关的相关记录;积极退赃退赔挽回损失,保留好相关凭证。
(三)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犯罪嫌疑人可配合律师,审查侦查机关的证据收集是否合法、充分,若发现证据存在问题,可向检察院提出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