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收受贿赂后想避免犯罪,要尽快退还。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通常不算有受贿故意,不构成受贿罪。
2.退还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退给行贿人,同时保留录音、转账记录等证据;二是上交到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廉政账户,并说明款项来源和收受时间。
3.如果因自己或关联人、事被查,为掩饰犯罪才退还或上交,仍会被认定为受贿。
律师解答
收受贿赂款项后想退还以防犯罪,应尽快退还或上交,若及时退还或上交,通常不认定具有受贿故意,不构成受贿罪。但因自身或关联人、事被查处而退还或上交的,仍会认定受贿罪。
1.退还方式:可直接将贿赂款退还给行贿人,同时保留退还证据,如录音、转账记录等。
2.上交途径:若觉得直接退还行贿人不妥,可上交至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相关廉政账户,并说明款项来源、收受时间等情况。
建议在发现自己收受了贿赂款项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避免因拖延导致无法证明自己退还的及时性。
律师解答
结论:收受贿赂款项后想避免犯罪应尽快退还,及时退还或上交一般不构成受贿罪,但因相关人、事被查处而退还或上交的仍可能认定为受贿。
法律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通常意味着不具有受贿故意,所以不构成受贿罪。退还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退给行贿人,同时保留好如录音、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二是若觉得直接退还不合适,可上交至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相关廉政账户,并说明款项来源、收受时间等。不过,如果是自身或与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后才退还或上交,这是为了掩饰犯罪,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如果在处理此类问题上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收受贿赂款项后,及时退还或上交是避免犯罪的重要途径。当及时退还或上交时,通常可被认定不具有受贿故意,也就不构成受贿罪。
(2)退还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退还行贿人,同时要保留好退还证据,像退还时的录音、转账记录等,这些证据能证明退还的事实。
(3)二是若觉得直接退还行贿人不妥,可上交至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相关廉政账户,并且要说明款项来源、收受时间等具体情况。
(4)但如果是在自身或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后,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上交,仍会被认定构成受贿罪。
提醒:收受财物后应尽快退还或上交,避免因拖延错过时机。情况复杂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律师解答
(一)若收受了贿赂款项想退还,要尽快行动。及时退还或上交,能避免被认定有受贿故意和构成受贿罪。
(二)可直接将贿赂款退给行贿人,同时保留退还证据,像退还时的录音、转账记录等。
(三)若直接退还行贿人不合适,可上交到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相关廉政账户,并说明款项来源、收受时间等情况。
(四)若自身或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此时退还或上交是为掩饰犯罪,仍会被认定受贿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