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期限达12个月法院未判决时,执行机关应提前15日通知决定机关,犯罪嫌疑人等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不同意时可申诉。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当达到这一期限且法院未判决,执行机关要提前15日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来决定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相关人员,依法拥有要求解除取保候审的权利,可向决定机关提出申请,若缴纳了保证金还可要求退还。要是决定机关不同意解除,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诉。因为超过法定期限继续羁押是违法的,相关人员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在取保候审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有明确的期限限制,最长不超12个月。当达到这一期限法院却未判决时,执行机关需在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决定机关会据此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要求解除取保候审的权利。他们可向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申请,让其依法作出解除决定,若缴纳了保证金还可要求退还。
(3)若决定机关不同意解除,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诉。因为超过法定期限继续羁押是违法的,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提醒:
遇到取保候审超期情况应及时依法维权,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1.取保候审期限最长12个月,若满12个月法院未判决,执行机关要在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其决定解除或变更措施。
2.犯罪嫌疑人等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可向决定机关申请,要求退还保证金。
3.若决定机关不同意,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诉。超期羁押违法,相关人员应维护权益。
律师解答
取保候审最长时限为12个月,若期限满12个月法院未判决,执行机关应按规定通知决定机关,由其决定解除或变更措施,犯罪嫌疑人等有权要求解除。
1.执行机关有通知义务,需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或变更决定。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向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申请解除,并要求退还保证金。
3.若决定机关不同意解除,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诉。
4.超过法定期限继续羁押违法,相关人员应积极维权。建议相关人员密切关注取保候审期限,在期限临近时及时与执行机关和决定机关沟通,按法律规定主张自己的权益。
律师解答
(一)执行机关方面,在取保候审期限达12个月且法院未判决时,要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确定是解除取保候审还是变更强制措施。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向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申请解除取保候审,若缴纳了保证金,可要求退还。
(三)若决定机关不同意解除,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诉。
(四)若取保候审超法定期限,继续羁押违法,相关人员要积极维护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