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送礼超三万通常涉及行贿犯罪,但有几种情况可不立案。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如被勒索送礼且未获不正当利益,不算犯罪。
2.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期限,行贿罪有对应时效,超期一般不再追责。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也不立案。
4.犯罪情节轻微,依规定无需判刑或可免刑的,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
律师解答
结论:
送礼超过三万一般涉及行贿犯罪,但存在情节显著轻微等四种情形可不予立案,犯罪情节轻微的检察院可作不起诉决定。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送礼超过三万涉及行贿犯罪。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不予立案。首先,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像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未获得不正当利益,就不认为是犯罪。其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行贿罪有相应的追诉时效,超过这个时效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再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也不会立案。最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也无法进行立案追诉。此外,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与行贿相关的法律问题,对自身情况是否涉及犯罪存在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1.送礼超过三万通常涉及行贿犯罪,但存在几种可不予立案或不起诉的情况。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以及犯罪情节轻微依规定可不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
2.为避免行贿犯罪风险,个人和企业在交往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明确送礼界限,不借送礼之名行行贿之实。遇到可能被勒索送礼的情况,要及时保留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在处理行贿案件时,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形,准确判断是否立案和起诉,确保法律的公平实施。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通常情况下,送礼超过三万可能涉及行贿犯罪,但存在一些可不予立案的情形。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定为犯罪的情况,如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未获得不正当利益,这种情况不符合行贿罪的构成要件。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行贿罪有其法定的追诉时效,一旦超过这个期限,一般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在时间维度上的限制。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特赦是国家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刑罚的制度,经此程序可不再对行贿行为进行追诉。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由于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不存在了,也就无法继续进行刑事诉讼。
(5)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作出不起诉决定。
提醒:行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若涉及类似情况且不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具体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送礼超过三万但想避免被立案,可先判断自身情况是否符合不认为是犯罪的标准。比如确认是否是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未获得不正当利益,若符合这种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可不被认为是犯罪。
(二)查看犯罪是否已过追诉时效期限,若已过行贿罪对应的追诉时效,通常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三)关注是否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情况,若有则可免予刑罚。
(四)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也不会再立案处理。
(五)若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争取让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