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个体户虚开发票后注销不能逃避法律责任。即便主体注销,原经营者仍需为虚开发票行为承担后果,包括被税务机关追征税款、滞纳金及罚款,构成犯罪的还会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违法信息留档也会影响个人信用和后续经营。
1.税务机关会依据税收征管规定,对原经营者追征税款、滞纳金并罚款,以保障国家税收权益。
2.若虚开行为符合犯罪标准,司法机关会按照刑法,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情节严重的情况进行刑事处罚。
3.违法信息留档后,原经营者个人信用受损,在后续经营中会面临诸多限制。因此,经营者应依法依规经营,杜绝虚开发票行为。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个体户虚开发票是违法的,即使个体户进行了注销,税务机关仍可依据税收征管规定,对原经营者追征税款、滞纳金以及处以罚款。
(2)若虚开行为构成犯罪,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发票,以及虚开普通发票情节严重的,都要接受刑事处罚。
(3)原经营者的违法信息会留档,这会对其个人信用造成不良影响,也会阻碍其后续经营活动的开展。
提醒:
个体户应杜绝虚开发票行为,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即使注销主体也无法逃避法律责任,若面临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法律分析。
律师解答
(一)对于个体户,应杜绝虚开发票行为,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实记录经营收支,从源头避免违法。
(二)若不小心涉及虚开发票,在注销前主动向税务机关坦白并补缴税款、滞纳金,争取从轻处理。
(三)经营者要重视自身信用,认识到违法信息留档对个人信用和后续经营的影响,合法合规经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律师解答
1.个体户虚开发票后注销,仍有责任在身。即便主体不在,税务机关能按规定,向原经营者追征税款、滞纳金,还可罚款。
2.若虚开构成犯罪,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虚开专票、用于骗税或情节严重的普票,都要受刑事处罚。
3.原经营者违法信息会留档,影响个人信用与后续经营。所以,不能靠注销逃避虚开发票后果。
律师解答
结论:
个体户虚开发票后注销,仍需承担追征税款、滞纳金、罚款等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违法信息留档还会影响个人信用和后续经营。
法律解析:
依据税收征管相关规定,即使个体户已注销,税务机关有权对原经营者追征因虚开发票产生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从刑事层面看,刑法明确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以及虚开普通发票情节严重的,都要受到刑事处罚。这意味着,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会因个体户主体的注销而被“一笔勾销”。同时,原经营者的违法信息会留档,这会对其个人信用和后续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遇到虚开发票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了解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