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劳动者遇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三月且金额超5千,可如下维权:
先与单位协商付薪。
协商不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可责令单位限期支付。
也能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要在知道权利受损一年内提出,备好合同、工资条等证据。
不服仲裁结果,十五天内向法院起诉。
单位恶意欠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律师解答
结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三个月且金额达5千元以上,劳动者可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维权,单位恶意欠薪可能构成犯罪,劳动者可报案。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先与单位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协商不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注意在规定时效内提出,并准备好相关证据。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若单位存在转移财产、逃匿等恶意欠薪行为,数额较大且经责令仍不支付,将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劳动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您在遭遇拖欠工资问题时,不知如何操作或对维权途径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三个月且金额达5千元以上,劳动者可多途径维权。与单位协商是首要选择,可直接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资。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单位限期支付。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并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若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或有能力却不支付工资,数额较大且经政府部门责令仍不支付,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劳动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建议如下:
1.协商时注意保留沟通记录。
2.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
3.严格遵守仲裁和诉讼的时间规定。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三个月且金额达5千元以上时,劳动者维权第一步可与单位协商,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2)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该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借助行政力量施压。
(3)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注意在规定的一年时效内提出,并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
(4)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规定的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5)若单位存在恶意欠薪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劳动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提醒:劳动者维权时要注意保留好各类证据,且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
律师解答
(一)与用人单位协商,直接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资。
(二)协商不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单位限期支付。
(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同时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
(四)对仲裁结果不服,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若单位存在转移财产、逃匿等逃避支付工资行为,或有能力支付却不支付,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