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被执行人若隐藏、转移、损毁财产,或无偿、低价转让财产,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会被立案。
2.担保人或被执行人对已担保财产进行隐藏、转移等操作,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也会被追究。
3.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通知后拒不协助,造成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会被立案。
4.其他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同样会被处理。这里判决、裁定指有执行内容且生效的。符合这些,公安可立案追刑责。
律师解答
结论:拒执罪转移财产符合特定情形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包括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担保人转让担保财产、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以及其他有能力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况,且针对的是有执行内容并生效的判决、裁定。
法律解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等有上述拒执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就满足了拒执罪转移财产的立案条件。比如被执行人故意将名下房产无偿转让,导致原本判决其赔偿的款项无法执行到位,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司法判决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涉及拒执罪相关的法律问题,难以判断自身情况是否符合立案标准等,可以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当被执行人有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进行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时,达到拒执罪转移财产立案标准。这是通过非法处置财产来逃避执行义务。
(2)担保人或被执行人对已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进行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转让,使得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也会被立案。担保财产本就是为保障执行而存在,此类行为破坏了执行的基础。
(3)协助执行义务人在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造成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情况,也符合立案条件。其不履行协助义务阻碍了司法执行程序。
(4)其他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情形,同样会被立案。
提醒:不要试图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否则可能面临刑事追责。不同案件情况不同,若涉及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律师解答
拒执罪转移财产行为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秩序。当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无偿、低价转让财产,担保人或被执行人对已担保财产有类似行为,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以及其他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时,符合拒执罪转移财产立案标准。这里的判决、裁定是有执行内容且已生效的。
为减少此类情况发生,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让其明白拒执罪的法律后果。二是法院要加大执行力度,利用各种执行手段,如查询、冻结、扣押财产等。三是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对符合立案标准的及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
(一)若发现有人可能存在拒执罪转移财产情况,可收集相关证据,如财产交易记录、资产变动情况等,这些证据可证明被执行人有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等行为。
(二)确认涉及的判决、裁定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且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生效的。可通过查看法院文书的生效章等方式来确定。
(三)准备好材料后,向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情况,要求公安机关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