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第六条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第七条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数额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第八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九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十条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网络存在便利性,并且大部分情形下,实施网络诈骗行为的结果地域行为地不同,故此管辖法院确定存在争议,此时受害者就需要详细了解与网络诈骗罪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管辖司法机关之后,才能向此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或者是向法院起诉。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律师解答
1.遭遇家暴,可及时报警。情节较轻,公安机关会批评教育或发告诫书;情节严重,按《治安管理处罚法》拘留、罚款;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可向法院申请人身...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有偿借用合同一般有效。法律里虽没“有偿借用合同”这说法,但其实就是一方把物品给另一方用,另一方付报酬,可参考租赁合同规定。2.合同有效需满足:当事人...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货款纠纷属民事纠纷,适用三年一般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时起算。但诉讼时效会因法定事由中断或中止。中断事由有权利人向义务...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讨债需重视诉讼时效问题,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时起算。若超过二十年,法院通常不予保护,特殊情况法院可依申请延长。...查看全文
律师解答
1.房屋共有合同通常是有效的。判断合同效力要依据规定,当合同满足行为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查看全文
股东退股的法律规定主要涵盖以下方面:首先,公司章程通常会对股东退股作出相关约定,应严格遵循章程规定的程序与条件。其次,在公司存续期间,股东原则上不得抽逃出资。若...查看全文
关于“2N赔偿”的法律规定相关视频。“2N赔偿”在劳动法律领域有着特定含义与规定。它通常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纠纷专属管辖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房屋属于典型的不动产,所以房屋买卖合...查看全文
法律并未规定医院与患者协商赔偿时只能赔偿1万元。医院与患者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赔偿金额需依据具体情形确定。这涉及多方面因素考量,如医疗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查看全文
违约合同样本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根据现行法律,合同样本若具备以下要素通常有效:一是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真实地表达意愿;二是意思表示...查看全文
只需29元,20分钟内法律问题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