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用假释的情形包括哪些
律师解答
(一)明确累犯不得假释。要清楚累犯的定义,即因犯罪被判刑,刑罚执行完或赦免后,在规定时间内又犯罪的人,因其再次犯罪可能性大,不能假释。
(二)牢记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能假释。像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因其危害极大,主观恶性深,所以禁止假释。
(三)了解特殊情况,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判死缓的,法院可根据情节决定限制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律师解答
累犯不能假释。累犯是犯过罪被判刑,刑罚结束或赦免后,在规定时间又犯罪的人,因其再犯风险大,所以不允许假释。
因特定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也不能假释。像故意杀人、抢劫这类犯罪,性质严重危害大,主观恶性深,为显刑罚严厉和维护社会安全,不准假释。
被判处死缓的累犯和因上述暴力犯罪判死缓的,法院可依犯罪情节等决定限制减刑。
律师解答
结论:
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相关罪犯法院可决定限制减刑。
法律解析:
累犯因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法定期限内又犯罪,人身危险性高,所以不适用假释。而像故意杀人、强奸等特定暴力性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且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深,为维护社会安全和体现刑罚严厉性,同样禁止假释。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和因这些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法院还能根据犯罪情节等决定是否限制减刑。法律作出这些规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安全稳定。如果大家对这些法律规定还有其他疑问,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不适用假释的情形体现了法律对特定犯罪情况的严格规制。累犯和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于累犯,因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法定期限内再犯罪,反映出其改造效果不佳、人身危险性大,不适用假释可防止其再次危害社会。对于特定暴力性犯罪且刑期达10年以上等情况,这类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深,禁止假释能彰显刑罚严厉性,维护社会安全。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司法实践中,严格审查是否属于不适用假释的情形,确保法律准确实施。
2.对于不适用假释的罪犯,在狱中加强教育改造和心理辅导,帮助其认识错误、改造自我。
3.持续开展法制宣传,让公众了解不适用假释规定,增强法律敬畏意识。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累犯之所以不得假释,是基于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短期内再犯罪,反映出其难以改造、再犯可能性高,人身危险性大,为保障社会安全,法律禁止对累犯假释。
(2)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实施的犯罪性质恶劣,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与人身安全,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所以不适用假释。这体现了法律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厉惩处态度。
(3)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相关暴力性犯罪者,法院可依犯罪情节等决定限制减刑,旨在更严格地约束这类极度危险的犯罪分子。
提醒:
了解不适用假释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遵守法律,杜绝犯罪行为。若涉及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