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明确为保证金和保证人两种,“保费”说法不当。
对于保证金,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决定机关会从多方面综合考量确定数额。为保证诉讼活动正常开展,会评估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结合案件性质、情节,以及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同时考虑其经济状况等。一般保证金起点数额是1000元,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起点数额为500元,实践中其数额跨度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
至于保证人,无需缴纳费用,但需满足一定条件。首先要与本案无牵连,其次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再者要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制,最后要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建议当事人及家属准确了解取保候审保证方式及要求。在涉及保证金时,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金额;在选择保证人时,务必确保其符合法定条件,避免因保证方式不规范影响取保候审的顺利进行。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存在保证金与保证人两种保证方式,“保费”说法不当。
保证金方面,无统一固定标准。决定机关多维度考量确定数额,如保障诉讼、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情节、可能量刑、经济状况等。一般起点1000元,未成年取保候审保证金起点500元,实际中数额跨度大。
保证人无需缴费,但要满足特定条件。包括与案件无牵连,具备履行保证义务能力,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提醒:
若涉及取保候审选择保证方式,要清楚保证金和保证人的规定。选择保证金要关注数额确定因素,选保证人需确保符合法定条件。
律师解答
(一)若考虑采用保证金保证方式,要清楚保证金数额无统一标准。被取保候审人可提前了解自身案件情况对保证金数额的影响,准备好相应资金。
(二)若选择保证人保证方式,要积极寻找符合条件的保证人。可以从身边可靠、有稳定生活和收入的亲友中挑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律师解答
取保候审有两种保证途径,保证金与保证人,“保费”说法不对。
保证金没有统一标准。决定机关会结合多方面因素确定数额,像保证诉讼正常开展的需求、嫌疑人危险性等。一般起点1000元,未成年人是500元,实践中数额差异大。
保证人无需缴费,但要满足条件,比如和案件没关联、有能力履行义务、有政治权利且自由未受限、有固定住处和收入。
律师解答
结论:
取保候审有保证金和保证人两种保证方式,“保费”说法错误,保证金无统一标准,保证人无需缴费但有条件要求。
法律解析:
在取保候审中,保证金收取并非固定统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机关要多方面考量来确定数额,像保证诉讼正常开展、被取保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轻重以及其经济状况等。一般起点是1000元,未成年人为500元,实践中数额跨度较大。而保证人不涉及费用缴纳,不过要满足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有固定住处和收入等条件。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取保候审制度能合法、公平、有效地执行。如果大家对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且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