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出现以下情况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比如劳动者向单位要拖欠工资,不论书面或口头,都能导致时效中断。
当事人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像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违法加班,也会使时效中断。
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例如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仲裁时效也会中断。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这三种情形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中断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设为一年是为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当出现上述三种情形时,时效中断重新计算是合理的。像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要拖欠工资,是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若不中断时效,对劳动者不公平;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法加班问题,体现劳动者借助公权力解决纠纷,此时中断时效能保障劳动者权利;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表明其有履行义务的意愿,时效中断也符合公平原则。若大家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方面遇到疑问,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但存在时效中断情况。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使时效中断,像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要拖欠工资,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方式,都能让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2)当事人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也会导致时效中断。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法加班,借助相关部门维护自身权益,仲裁时效自此时重新起算。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同样会引发时效中断。若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仲裁时效便从中断时重新开始计算。
提醒:
劳动者要留意保留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救济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的相关证据。不同劳动争议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若要避免仲裁时效过期,可主动向用人单位主张自己的权利。比如定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单位索要拖欠工资等应得权益,保留好相关协商记录。
(二)当自身权益受损时,可及时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加班等问题,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并保留好投诉凭证。
(三)关注用人单位是否有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若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的经济补偿金等,要留存好相关承诺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律师解答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出现特定情形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这三种情况都能引发仲裁时效中断。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使时效中断,像劳动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用人单位索要拖欠工资。这体现了当事人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直接向对方提出诉求来打破时效的持续计算。
2.当事人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也会导致时效中断,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法加班问题。借助外部专业力量维护权益,同样能产生中断时效的效果。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会产生时效中断效果,例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这表明对方有履行义务的意愿,从而使得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建议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积极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必要时及时请求有关部门救济;用人单位应及时履行义务,避免争议的产生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