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若达到或超法定退休年龄,没办退休手续、未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原单位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单位担责赔工伤。
2.已办退休且享受养老保险的,劳动关系终止,通常不能按工伤处理。
3.部分地区工伤职工离职时的两笔补助金,会根据距退休年龄长短调整,越近支付比例越低甚至不支付,具体看当地规定。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伤赔偿与离职年龄有关,未办退休或未享养老待遇继续工作受伤,单位担责;已办退休并享受待遇,难按工伤处理,部分地区的两项补助金会依离退休年龄长短调整。
法律解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达到或超法定退休年龄,却未办理退休手续或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仍在原单位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需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保障了劳动者权益。而办理退休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劳动关系终止,通常不能再按工伤处理。此外,部分地区为平衡各方利益,对工伤职工离职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据离法定退休年龄长短调整支付比例,距离越近比例越低甚至不支付。由于各地规定有别,若遇到工伤赔偿和离职年龄相关的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了解自身权益和应遵循的程序。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达到或超法定退休年龄,未办退休手续或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保障了此类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害后能获得应有的赔偿。
(2)已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关系终止,通常难以按工伤处理。因为退休后与单位的关系转变,不再适用工伤认定相关规定。
(3)部分地区对工伤职工离职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会根据距法定退休年龄长短调整,越接近退休年龄支付比例越低甚至不支付,具体依当地规定。
提醒:工伤赔偿与离职年龄关联复杂,各地政策有别,建议咨询以确定自身权益和应享赔偿。
律师解答
(一)未办理退休手续或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若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存在上述情况,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要及时收集劳动关系、医疗诊断等相关证明材料,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若单位拒绝,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权。
(二)已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待遇:这种情况下难以按工伤处理,可考虑通过民事侵权途径,根据过错责任要求单位赔偿相应损失。
(三)关注一次性补助金:若涉及离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要了解当地对距离退休年龄长短与支付比例的规定,提前做好规划。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律师解答
1.工伤赔偿与离职年龄相关。已办理退休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关系终止,通常难按工伤处理;达到或超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办退休手续或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原单位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单位要担责。部分地区对离职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会根据距法定退休年龄长短调整,越临近退休支付比例越低甚至不支付。
2.对于用人单位,应关注员工退休情况,为未退休或未享受养老待遇员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对于劳动者,若未退休或未享受养老待遇工作受伤,及时申请工伤认定;若临近退休离职,了解当地补助金政策,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