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若想争取抢夺公私财物免予刑事处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若符合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比如是未成年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等,要积极向司法机关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若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应收集证据证明自己在犯罪中的作用和获利情况。
(三)尽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可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
(四)若属于抢夺近亲属财物,争取近亲属的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律师解答
1.抢夺财物数额较大,有以下情形可免刑责:有法定从宽情节,像未满18岁、聋哑盲人犯罪等;没参与分赃或获赃少且非主犯;获被害人谅解;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2.抢夺近亲属财物,必要时追责应酌情从宽,获近亲属谅解,一般不算犯罪。
3.具体案件是否免罚,由司法机关结合证据依法律裁量。
律师解答
结论: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符合特定情形可免予刑事处罚,抢夺近亲属财物处理有特殊规定,最终由司法机关裁量。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本应受刑事处罚,但存在几种可免罚情形。包括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像未成年人犯罪、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犯罪预备等;没参与分赃或获赃少且非主犯;得到被害人谅解;以及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对于抢夺近亲属财物,有必要追究时酌情从宽,若近亲属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不过,每个案件情况不同,司法机关会结合具体事实证据,依据法律进行裁量。如果您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或想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可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在特定情形下可免予刑事处罚。包括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像犯罪嫌疑人未满十八周岁、是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处于犯罪预备、未遂或中止阶段;没有参与分赃或获赃较少且非主犯;获得被害人谅解;以及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抢夺近亲属财物,有必要追究时应酌情从宽,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但最终是否免予处罚要由司法机关结合事实证据依法裁量。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可积极收集符合免予刑事处罚情形的证据,如年龄证明、被害人谅解书等。
2.若涉及抢夺近亲属财物,应尽力取得近亲属谅解。
3.司法机关要严格依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公正裁量。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时,若存在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例如犯罪主体是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以及犯罪处于预备、未遂、中止阶段等,可能免予刑事处罚。
(2)未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并非主犯的,也有免予刑事处罚的可能。
(3)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抢夺案件,也符合免罚的条件之一。
(4)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抢夺行为,同样可免予刑事处罚。
(5)抢夺近亲属财物,若近亲属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即便追究,也应酌情从宽。
提醒:
实际案件复杂多样,能否免予刑事处罚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