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在合同履行阶段,为避免纠纷,合同双方可以在签订合同时就把各项履行指标详细、明确地写进合同里。比如对于交付时间,精确到具体日期甚至具体时间点;对于质量要求,列出详细的参数和标准。
(二)当纠纷进入执行程序,如果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不履行,申请执行人要及时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推进执行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律师解答
合同纠纷里,“执行合同指标”说法欠妥。
合同履行时,约定的义务、交付标准、质量数量等都是履行指标,各方得按约做好。就像买卖东西,卖家按要求交货,买家按时给钱。
纠纷到执行阶段,执行指标是被执行人要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比如给钱、交物。法院会查扣财产保证执行,不配合的会被处罚,严重的要担刑责。
律师解答
结论:
合同纠纷里“执行合同指标”表述不准确,在合同履行和执行程序阶段有不同所指及要求。
法律解析:
在合同履行阶段,合同约定的各类要素诸如义务、交付标准、质量与数量要求等都是履行指标,合同各方必须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责任。以买卖合同为例,出卖人要依照约定的数量和质量交付货物,买受人也需按约支付款项。而当合同纠纷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指标通常是指被执行人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例如支付相应金钱数额、交付特定物品等。法院为保证这些指标得以实现,有权查询、冻结、划扣被执行人财产。要是被执行人拒绝执行,法院会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手段,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大家在合同履行或执行过程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在合同纠纷语境下,“执行合同指标”的说法确实不够精准。
在合同履行阶段,合同里明确的各类义务、交付的具体标准、质量方面的要求以及数量规格等要素均为履行指标。合同各方有责任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身义务。以买卖合同为例,出卖人有义务按照事先约定的数量与质量交付货物,买受人则要依约完成付款行为。
当合同纠纷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指标通常指被执行人必须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指标,例如需要支付的金钱数额、应当交付的特定物品等。
为保障这些指标得以实现,法院有权通过多种手段执行,如查询、冻结以及划扣被执行人的财产。若被执行人拒绝执行,法院会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手段。情节严重的,还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合同履行阶段,合同所明确规定的义务、交付条件、质量规格、数量标准等要素构成了履行指标。这些指标是合同双方行为的准则,任何一方都有责任严格按照约定执行。这是保障合同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
(2)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指标就是被执行人必须履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这是法律赋予的强制性责任,具有不可抗拒性。法院采取的一系列执行措施,旨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提醒:
合同履行应严格依约行事,保留好履行证据;执行阶段被执行人需积极履行义务,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遇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