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一)查询公司财产,积极收集公司隐匿或转移财产的线索并告知法院,这样法院能对这些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
(二)当公司有能力执行仲裁结果却故意不执行,且情节严重,可要求法院把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让公司相关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
(三)若公司暂时没有可执行财产,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后一旦发现公司有能执行的财产,就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律师解答
劳动仲裁后公司被强制执行仍不给钱,可多途径维护权益。可查询公司财产并提供线索,促使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若公司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追究相关负责人刑事责任;若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待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
1.积极调查公司财产状况,一旦发现隐匿、转移财产线索,及时向法院报告,协助法院执行。
2.收集公司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的证据,要求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让相关责任人受到刑事制裁。
3.即使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也不要放弃,持续关注公司动态,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时,第一时间申请恢复执行。
律师解答
结论:
劳动仲裁后公司被强制执行仍不给钱,可查询公司财产线索让法院处理,若公司有能力却拒不执行可追究相关负责人刑事责任,公司暂无财产可执行则先终结本次执行,发现财产后可恢复执行。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在劳动仲裁公司被强制执行仍不履行支付义务时,可采取多种措施。查询公司财产情况并向法院提供线索,法院有权对隐匿、转移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操作,保障劳动者权益。若公司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依据刑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通过司法程序追究公司相关负责人刑事责任。而当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若你在劳动仲裁执行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或对相关法律规定还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若劳动仲裁后公司被强制执行仍不支付款项,可采取以下办法:
1.查询公司财产,向法院提供其隐匿、转移财产线索,法院会对这些财产进行查扣冻。
2.公司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可要求法院移送公安立案,追究负责人刑事责任。
3.若公司暂无财产执行,法院会终结本次执行。发现其有财产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查询财产线索是重要途径。通过对公司财产情况的调查,向法院提供其隐匿、转移的财产信息,法院可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保障劳动者权益。
(2)对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的公司,若情节严重,会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劳动者可要求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此追究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促使公司履行义务。
(3)当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执行的结束,一旦发现公司有可供执行财产,劳动者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提醒:
劳动者在采取这些措施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不同案件情况有别,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