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遗弃罪可以通过自诉和公诉两种方式判决。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遗弃罪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若被害人有证据,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法院会直接受理并判决。要是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或者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检察院也能依法提起公诉。当遗弃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时,通常由检察院公诉。所以,遗弃罪存在自诉和公诉两种判决途径。如果您在遗弃罪或其他法律问题上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1.遗弃罪在司法实践中有自诉和公诉两种判决途径。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者,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在被害人有证据时,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由法院受理判决。
2.若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或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告诉,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检察院也能依法提起公诉。当遗弃行为侵犯公共利益和秩序时,多由检察院公诉。
3.建议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在遭遇遗弃情况时,及时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对于情节严重、涉及公共利益的遗弃案件,相关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及时介入处理。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遗弃罪的判定途径具有多样性,既可以通过自诉判决,也能由公诉判决。这是基于遗弃罪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决定的,为保护被害人权益提供了多种选择。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时,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法院会直接受理并判决,赋予了被害人直接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3)当被害人因特殊原因无法亲自告诉时,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检察院也能依法提起公诉。并且当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时,检察院提起公诉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提醒:
遭遇遗弃情况时,要及时收集证据。若自身难以处理,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方构成遗弃罪,可自行收集好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生活费用支出证明等,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二)当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或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时,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应积极收集证据,以被害人名义代为告诉。
(三)若遗弃行为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人民检察院会依职权提起公诉,此时相关人员可向检察院提供线索和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遗弃罪属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符合自诉条件;同时严重的遗弃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时,可由检察院公诉。
律师解答
1.遗弃罪判决方式有两种,即自诉和公诉。
2.遗弃罪指对无独立生活能力者,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被害人有证据时,可直接向法院自诉。
3.若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无法告诉,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检察院也能公诉。若行为损害公共利益和秩序,通常由检察院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