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一般诈骗金额达三千元以上构成诈骗罪,各地可依情况确定具体数额标准,未达数额标准但情节严重也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通常就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构成犯罪。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备案。此外,即便实施诈骗行为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要是具有严重情节,同样可能构成犯罪。这意味着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并非仅看金额,情节也很关键。如果遇到涉及诈骗的法律问题,难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或不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对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千元以上通常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构成犯罪。但各地可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备案。即便未达数额标准,有严重情节也可能构成犯罪。
1.个人应提高防范意识,谨慎对待各类可能的诈骗行为,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钱财。
2.司法机关要加强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是针对具有严重情节的诈骗行为,依法惩处。
3.各地应尽快明确本地具体数额标准,使法律执行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诈骗公私财物存在数额认定标准,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通常诈骗金额达三千元以上可立案构成犯罪。
(2)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确定本地具体数额标准并报备案,所以不同地区立案数额可能有差异。
(3)即使未达到数额标准,若存在严重情节,同样可能构成犯罪。
提醒:
遭遇诈骗及时报警,不同地区立案标准有别,若不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了解当地标准。由于各地可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所以要明确所在地区关于诈骗罪数额的规定,可通过查询当地司法部门发布的文件获取。
(二)重视严重情节。即便诈骗金额未达相应数额标准,但存在严重情节时也可能构成犯罪,日常要关注自身权益,若遇到疑似诈骗行为且存在严重情节,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律师解答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一般三千元以上就达诈骗罪立案标准,构成犯罪。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院和检察院,可结合当地情况,在规定幅度内确定本地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法和最高检备案。
3.即便未达相应数额标准,但情节严重的诈骗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