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协议离婚在欠缺主体要件、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协议非真实意思表示、未协商一致等情况,以及诉讼离婚在审理程序严重违法或用虚假身份信息起诉时,离婚可能无效。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保障婚姻关系的合法与公正。协议离婚中,要求双方自愿且具备相应能力,离婚协议是真实意愿体现并对重要事项协商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离婚登记的有效性。欠缺这些条件,离婚登记可能无效。诉讼离婚里,法院应遵循法定程序,审判人员依法回避,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起诉,若违反这些规定,判决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若遇到可能涉及离婚无效的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了解自身权益和应采取的措施。
律师解答
离婚无效指已办理的离婚登记或法院准予离婚判决不具法律效力。协议离婚时,若欠缺主体要件,像未达法定结婚年龄、非自愿离婚,或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离婚协议书非真实意思表示,存在欺诈、胁迫,又或者未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协商一致,离婚登记可能无效。诉讼离婚中,法院审理程序严重违法,如应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或用虚假身份信息起诉离婚,判决可能无效。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婚姻登记机关应严格审查离婚登记申请,核实当事人身份、意愿及协议内容。
2.法院要规范审理程序,确保审判人员依法回避。
3.当事人若发现离婚登记或判决存在无效情形,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协议离婚时,主体要件欠缺会使离婚登记无效,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不具备结婚基础,非自愿离婚违背婚姻自由原则。
(2)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意愿和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其办理的离婚登记无效。
(3)离婚协议书若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受欺诈、胁迫签订,会破坏离婚的公平公正,登记无效。
(4)未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协商一致,后续易引发纠纷,离婚登记也会无效。
(5)诉讼离婚中,法院审理程序严重违法,如应回避人员未回避,判决可能不公而被认定无效;以虚假身份信息起诉,会影响判决效力。
提醒:办理离婚无论是协议还是诉讼方式,都要确保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要避免协议离婚无效,需确保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是自愿离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离婚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
(二)进行诉讼离婚时,要保证法院审理程序合法,不存在应回避人员未回避的情况,同时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起诉。
(三)若发现离婚登记或判决可能无效,可向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提出异议,申请重新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虽未直接针对离婚无效,但从婚姻效力规定可类推到离婚中主体等要件不合法时可能产生的无效后果。
律师解答
1.协议离婚中,若有以下情况,离婚登记可能无效:主体不符,如未达法定婚龄、非自愿离婚;办理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离婚协议非真实意愿,存在欺诈胁迫;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未协商一致。
2.诉讼离婚里,若法院审理程序严重违法,像应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判决可能不公,会被认定无效。用虚假身份信息起诉离婚,也会影响判决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