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遗弃罪是负有扶养义务者对无独立生活能力人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但存在多种可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
法律解析:遗弃罪针对的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情况。不过,并非构成该罪就一定会受到刑事处罚。当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可免予刑事处罚,不过可能会面临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处理,也可能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另外,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若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多种情形,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就不会有刑事处罚。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涉及遗弃罪或其他法律相关的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遗弃罪的判定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维护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基本伦理。
(2)存在可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当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处刑罚时,虽免予刑事处罚,但会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其他处理方式,让违法者认识到自身错误。
(3)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若出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多种情形,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使当事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提醒:
对于遗弃行为不要心存侥幸,即便可能存在免罚情形也不应故意为之。不同的遗弃案情对应不同的法律后果,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已进入审判阶段,当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可争取免予刑事处罚,之后可能会被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也可能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二)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若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形,可促使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律师解答
1.遗弃罪指对老幼病残等无独立生活能力者,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2.若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刑,可免刑事处罚,可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也可由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或处分。
3.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若存在情节显著轻微、过追诉时效等情形,检察院应不起诉,也就不会受刑事处罚。
律师解答
遗弃罪指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不过存在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
首先,若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处刑罚,可免予刑事处罚,此时可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其次,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若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形,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社会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