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服刑人员符合条件可办理假释,这是给予表现良好者提前回归社会的机会,但需严格遵循法定条件。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非累犯及非特定暴力性犯罪且刑期未达十年以上的犯罪分子。
2.办理假释,需执行一定刑期,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同时犯罪分子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改造,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
3.监狱会根据服刑人员表现向法院提假释建议,法院组织合议庭审理。若符合条件,裁定予以假释。
建议:监狱应加强对服刑人员改造表现的考察,确保信息准确全面。法院审理时要严格把关,保障假释制度公正实施。服刑人员自身应积极改造,争取符合假释条件。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假释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有假释可能,但累犯及特定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排除在外。这体现了法律对不同犯罪性质和罪犯情况的区别对待。
(2)执行刑期是重要考量。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这确保了罪犯有足够时间接受改造和教育。
(3)罪犯自身表现也至关重要。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这是判断是否能假释的关键因素。
(4)假释程序上,由服刑人员所在监狱提出建议,法院组织合议庭审理裁定。
提醒:
假释条件判定较复杂,不同服刑人员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法律分析。
律师解答
(一)服刑人员若想申请假释,要确认自身不属于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需核实已执行的刑期,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三)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展现出确有悔改表现,让监狱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等待监狱根据自身表现等情况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配合法院组织的合议庭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律师解答
1.服刑人员进监狱后,符合条件能办假释。假释对象通常是被判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者,但累犯和因特定暴力犯罪判十年以上的除外。
2.办理假释要满足刑期条件,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3.服刑人员得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改造,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
4.监狱会根据服刑人员表现提假释建议,法院合议庭审理,符合条件就裁定假释。
律师解答
结论:
服刑人员进入监狱后,符合条件可办理假释,由监狱提建议,法院审理裁定。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假释有明确法定条件。首先,假释对象为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过累犯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可假释。其次,在执行刑期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最后,犯罪分子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服刑期间,监狱会依据服刑人员表现等情况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法院组织合议庭审理,符合条件则裁定假释。若你或身边人涉及服刑人员假释相关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