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结论:
买卖信息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满足特定情形会被立案追诉。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追诉有多种情形。若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且被他人用于犯罪,或明知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出售或提供,就会被追诉。此外,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不同类型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标准,如行踪轨迹等特定信息五十条以上、住宿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信息五百条以上、其他信息五千条以上,或者数量未达标准但按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也会立案追诉。这表明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十分重视,买卖信息这种行为极易触犯法律红线。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有关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法律疑惑,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该罪名打击的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若出售行踪轨迹信息且被用于犯罪,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公民安全,达到立案标准。
(2)明知他人会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仍出售或提供,主观恶意明显,也会被追诉。
(3)对于特定重要信息,如行踪轨迹、通信内容等,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五十条以上就会立案。像这类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给公民带来极大的人身和财产风险。
(4)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如住宿、交易信息等,五百条以上即符合立案条件。
(5)上述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到五千条以上也应立案。
(6)即使单个数量未达标准,但按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标准,同样要被追诉。
提醒:
公民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企业和个人在处理公民信息时,务必遵守法律规定,若涉及复杂情况,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买卖信息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以下情形应立案追诉:
出售行踪轨迹信息致他人用于犯罪。
明知他人犯罪仍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定信息五十条以上。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其他涉安全信息五百条以上。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其他信息五千条以上。
数量未达标,但合计达标准。
律师解答
买卖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标准会被立案追诉。在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买卖信息不仅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为避免此类犯罪行为发生,有以下措施和建议:
1.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和相关法律规定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企业和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
3.执法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对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形成有效震慑。
律师解答
(一)若有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且被他人用于犯罪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此类行为,并向相关司法机关主动交代情况,争取从轻处理。
(二)若知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出售或提供,要及时切断与该人员的联系,主动配合调查。
(三)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应及时销毁相关信息,若已被调查,如实供述信息来源和去向。
(四)若未达数量标准但按比例合计达到标准,主动向司法机关说明情况,争取宽大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