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公司恶意放假待岗属于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收集放假通知、工资发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能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证明公司存在恶意放假待岗的事实。
(2)以书面形式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劳动者明确表达自身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该通知书清晰指出公司行为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作为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3)申请劳动仲裁是合法有效的维权途径。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可要求公司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这能让劳动者在遭受公司不当行为侵害时获得相应赔偿。
提醒:
在收集证据时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同案情的处理方式可能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收集证据方面,要确保放假通知、工资发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真实有效且能相互印证,能清晰反映公司恶意放假待岗事实。
(二)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书面内容需条理清晰,准确指出公司违反的劳动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规定,表明解除合同的原因是公司恶意放假待岗。
(三)申请劳动仲裁时,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和书面材料,准确计算经济补偿金额,按照仲裁流程进行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律师解答
1.收集证据。保存放假通知、工资发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明公司恶意放假待岗。
2.书面通知。向公司发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说明公司违反约定和法律,因该行为被迫解约。
3.申请仲裁。通知书发出后,申请劳动仲裁要经济补偿。补偿按工作年限算,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超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不满半年给半月工资。
律师解答
结论:
公司恶意放假待岗,劳动者可收集证据、书面通知公司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随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来维护权益。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公司恶意放假待岗的行为违反了这些规定。劳动者收集放假通知、工资发放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能有力证明公司存在恶意放假待岗的事实。以书面形式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明确告知公司其行为违法,劳动者因此解除合同。之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是合理合法的,经济补偿依据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如果您遇到类似公司恶意放假待岗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劳动者面对公司恶意放假待岗,可通过合法途径辞退公司并维护权益。
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证据。收集放假通知、工资发放记录、沟通记录等,以此证明公司存在恶意放假待岗的事实。
2.发出通知。以书面形式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说明公司恶意放假待岗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与相关法律规定,表明因公司该行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3.申请仲裁。发出通知书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者按上述步骤操作,就能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获得相应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