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环境污染事故若涉及污染环境罪,以下情况可立案:
1.公私财产损失达三十万元以上。
2.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等特定土地基本功能丧失或永久破坏,面积分别达五亩、十亩、二十亩以上。
3.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
4.造成人员伤亡,如一人以上死亡等。
5.致使传染病发生、流行或人员中毒达相关分级Ⅲ级情形。
6.其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情形。
律师解答
结论:
环境污染事故若符合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以上等多项立案标准,会涉及污染环境罪。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当环境污染事故出现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致使特定面积的基本农田、林地、农用地、土地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或致使一定数量的森林、幼树死亡,或造成相应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以及出现其他致使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等情形时,就达到了污染环境罪的立案标准。这表明国家对于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若遇到关于环境污染事故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界定等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和详细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污染环境罪是对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情形的刑事规制。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达到立案标准,这体现了对财产损害的重视,强调了对经济损失的考量。
(2)不同类型土地如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等达到一定面积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也会立案,说明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3)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幼树死亡达到一定数量,表明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要求。
(4)涉及人员伤亡,如一人以上死亡、不同程度的重伤和轻伤情况,反映出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格保障。
(5)致使传染病发生、流行或人员中毒达到特定情形以及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也被纳入立案范围,涵盖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多方面危害。
提醒: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避免因环境污染面临刑事风险。不同环境污染案件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律师解答
环境污染事故一旦符合特定情形会涉及污染环境罪。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以上,或一定面积的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等基本功能丧失或受永久破坏,或一定数量的森林、林木、幼树死亡,或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或致使传染病发生流行、人员中毒达特定情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其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情形,均会触发立案。
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企业应加强环保管理,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加大环保投入,提升污染处理能力。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定期检查企业环保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众也应增强环保意识,监督身边的污染行为并及时举报。
律师解答
(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定期检查环保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避免造成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三十万元以上的情况。
(二)严格遵守土地使用规定,不随意破坏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等各类土地,防止土地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
(三)加强对森林和林木的保护,在进行相关活动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导致大量树木死亡。
(四)重视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伤亡情况发生,如做好防护措施、及时处理污染隐患等。
(五)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流行或人员中毒的情况,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向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四)致使多人重伤、严重疾病,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死亡的。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