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我国虽无“强买强卖罪”,但强买强卖行为涉嫌强迫交易罪。其立案有多个标准,包括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其他严重后果;强迫交易数额达20000元以上、违法所得数额5000元以上;强迫他人购买伪劣商品数额10000元以上、违法所得数额2000元以上;强迫交易3次以上或强迫3人以上交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定数额等,以及其他情节严重情形。
2.构成该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为避免此类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强迫交易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遭遇强迫交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强迫交易犯罪依法惩处,起到警示作用。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我国虽无“强买强卖罪”,但强买强卖行为涉嫌强迫交易罪。其立案标准包含多个方面,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其他严重后果会被立案。
(2)从数额标准来看,强迫交易数额达20000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5000元以上;强迫他人购买伪劣商品数额10000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2000元以上,符合此类标准也会立案。
(3)在交易次数和人数上,强迫交易3次以上或强迫3人以上交易同样会被追究。
(4)造成经济损失方面,强迫他人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强迫他人参与或退出投标、拍卖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20000元以上也会立案。此外,存在其他情节严重情形也可能立案。构成该罪会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提醒:若遇到强迫交易行为,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法律分析。
律师解答
(一)对于消费者来说,若遭遇强迫交易行为,要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现场视频等,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商家应遵守市场交易规则,不得实施强迫交易行为,诚信经营,否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三)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要秉持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进行交易,保障交易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律师解答
1.我国虽无“强买强卖罪”,但强买强卖涉嫌强迫交易罪。其立案标准涵盖多方面,像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等后果,交易数额或违法所得达标,强迫交易次数或人数够量,造成一定直接经济损失等。
2.若构成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并处罚金也可单处罚金。
3.若情节特别严重,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要交罚金。
律师解答
结论:
我国虽无“强买强卖罪”,但强买强卖行为涉嫌强迫交易罪,符合相应立案标准会被定罪处罚。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强迫交易罪有明确的立案标准,涵盖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等后果、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交易次数或涉及人数标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标准等多种情形。一旦行为符合这些立案标准,就会被认定构成强迫交易罪。构成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体现了法律对市场交易秩序的保护,防止强迫交易这种破坏公平交易的行为。如果遇到涉及强迫交易的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市场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