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强制执行了也不给法院会怎么处理
律师解答
法院对于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对方仍不给付的情况,会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实施拘留措施。对被执行人进行拘留,促使其履行义务,拘留期限在十五日以下,让其意识到不履行义务的严重后果。
2.纳入失信名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从生活各方面给其施加压力,迫使其主动履行抚养费给付义务。
3.处置财产。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等财产抵付抚养费,若有车辆、房产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也会依法处置。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被执行人信息的追踪和公示,提高威慑力。同时,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律师解答
在抚养费经强制执行后,对方依旧不给付的情况下,法院有一系列应对举措:
1.实施拘留措施。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进行拘留,拘留时间通常不超过十五日,以此给其敲响警钟,促使其尽快履行给付抚养费的责任。
2.列入失信名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这会让被执行人在生活诸多方面受限,感受到强大压力,从而推动其履行义务。
3.处置财产。法院会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等财产用于抵付抚养费。若有车辆、房产等其他财产,同样会依法处置。
法院多管齐下,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一)关于对被执行人进行拘留
如果抚养费经强制执行后对方仍不给付,法院可能会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这种拘留主要是为了让被执行人认识到不履行义务的严重性,从而促使其履行给付抚养费的义务。拘留期限通常是十五日以下。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实施拘留。
(二)关于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把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一种有效的执行手段。一旦进入该名单,被执行人的很多行为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进行高消费。像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行为都会被限制。这样会给被执行人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从而迫使其履行给付抚养费的义务。
(三)关于查询、冻结、划拨财产及处置其他财产
法院有权力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等财产情况,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冻结、划拨其银行存款,用于抵付应给付的抚养费。如果被执行人除了银行存款外,还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例如车辆、房产等,法院也会依法进行处置,比如对房产进行拍卖等,以获取相应款项来支付抚养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律师解答
结论:
若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对方仍不给付,法院会采取拘留被执行人、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及查询冻结划拨财产等多种措施,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法律解析:
1、关于拘留措施,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法院有权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期限一般为十五日以下,通过这种强制手段促使其认识到自身义务并履行。
2、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一种信用惩戒措施。法律明确规定,对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可将其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使其在生活和经营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3、查询、冻结、划拨财产及处置其他可供执行财产,这是为了确保抚养费能够得到实际支付。法院有权依法对被执行人的各类财产进行处置以抵付抚养费。
如果遇到此类复杂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拘留措施:若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对方仍不给付,法院可对被执行人拘留,期限通常在十五日以下。这是一种强制约束手段,给被执行人施加压力,促使其认识到不履行义务的后果。
(2)信用惩戒: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比如不能乘坐飞机头等舱、不能在高档场所消费等,使其在生活诸多方面受限,从而促使其履行义务。
(3)财产处置:法院会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等财产用于抵付抚养费。若有车辆、房产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也会依法处置。
提醒:
若遇到此类情况,要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等信息,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或有差异,可咨询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