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父母的抚养权并非不可剥夺,当父母出现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法定情形时,可依法让其失去抚养权。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虐待、遗弃、性侵害、出卖、暴力伤害等;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使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以及有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也在此列。
若要剥夺父母抚养权,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等组织可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审理属实,会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临时监护措施,并按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指定监护人。
建议相关组织和个人增强法律意识,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严格审查,确保指定的监护人能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父母失去抚养权需符合法定情形,包括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像虐待、遗弃、性侵害等,这类行为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2)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使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也是剥夺其抚养权的法定理由,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3)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等组织,可作为申请主体向法院提出剥夺父母抚养权的申请。
(4)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理,若认定情况属实,会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临时监护措施,并指定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监护人。
提醒:剥夺父母抚养权是严肃的法律程序,申请时需有充分证据证明法定情形存在。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专业分析。
律师解答
(一)收集证据。要收集能证明父母存在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行为的证据,如医院诊断证明、报警记录、证人证言等。
(二)确定申请人。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等组织可作为申请人。
(三)提起申请。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剥夺父母抚养权的申请。
(四)配合审理。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申请人需配合提供证据,陈述相关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律师解答
1.若要让父母失去抚养权,需有法定情形。像父母有虐待、遗弃孩子等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或怠于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陷入危困,以及有其他严重侵害孩子权益的行为,就可走法律程序剥夺其抚养权。
2.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还有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能向法院申请。法院审理属实,会撤销父母监护资格,安排临时监护,按最有利于孩子原则指定监护人。
律师解答
结论:
父母存在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怠于履行监护职责致未成年人危困、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等法定情形时,可通过法律途径剥夺其抚养权。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在父母实施虐待、遗弃、性侵害等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或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使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以及有其他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等组织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法院审理属实后,会撤销资格,安排临时监护措施,并依法指定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监护人。若生活中遇到涉及父母抚养权剥夺相关的法律难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