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员工是否担责及责任大小取决于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若员工对公司诈骗不知情且未参与,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若明知公司诈骗仍积极参与,会被认定为共犯并承担刑事责任。
2.司法机关量刑时会考虑员工在犯罪中的作用。从犯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3.仅提供一般性劳务,未直接参与诈骗核心环节且获利少的员工,可能被认定情节轻微。
建议员工入职时仔细了解公司业务合法性,工作中保持警惕,若发现公司有违法迹象及时远离。公司应加强合规管理,开展法律培训,避免员工因无知而陷入违法风险。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员工是否对公司诈骗担责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若员工对诈骗行为不知情且未参与实施,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体现了罪责自负原则,即个人仅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
(2)若员工明知公司诈骗仍积极参与,像协助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会被认定为共犯并承担刑事责任。因为这种参与行为对诈骗犯罪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3)量刑时司法机关会考量员工在犯罪中的作用。从犯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对不同犯罪参与程度的合理区分。
(4)若员工仅提供一般性劳务,未参与诈骗核心环节且获利少,可能被认定情节轻微。
提醒:员工在工作中应保持警惕,了解公司业务合法性。若怀疑公司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律师解答
1.员工是否担责看具体情况。若对公司诈骗不知情且未参与,通常无需担刑责。
2.若明知公司诈骗仍积极参与,比如协助虚构事实骗财,会被认定为共犯,要担刑责。
3.量刑时会考虑员工作用。从犯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罚。
4.仅提供劳务、未参与核心环节且获利少,可能认定情节轻微。责任大小取决于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
律师解答
结论:
员工是否对公司诈骗行为担责及责任大小,取决于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不知情未参与者一般无责,明知且参与者需担责。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若员工对公司诈骗不知情且未参与实施,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反之,若员工明知公司诈骗还积极参与,协助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会被认定为共犯承担刑事责任。司法量刑时会考量员工在犯罪中的作用,从犯可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若员工仅提供一般性劳务,未参与诈骗核心环节且获利少,可能被认定情节轻微。员工在面对公司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时,要保持清醒,谨慎行事。如果对自身是否担责等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律师解答
(一)员工应保持对工作内容合法性的基本判断,若发现公司存在诈骗迹象,及时与上级沟通或向相关部门反映,避免陷入违法风险。
(二)若已卷入公司诈骗案件,如实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对诈骗行为的认知和参与情况,配合调查。
(三)若被认定为从犯,可向司法机关提供能证明自己在犯罪中作用较小、获利较少等情节的证据,争取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