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还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条件包括:有逃避支付报酬目的,存在隐匿财产等转移行为;数额较大,各地标准不同,单个人报酬一般5000元到2万以上,多人报酬3万到10万以上;经政府部门责令仍不支付。
2.构成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单位判处罚金,直接负责人按上述标准处罚。
律师解答
结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转移财产,符合特定条件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面临刑事处罚。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规定,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用人单位以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为目的,实施隐匿财产、恶意清偿等转移财产行为;二是拖欠数额较大,各地对数额标准有不同规定,通常拒不支付单个劳动者报酬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拒不支付多个劳动者报酬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三是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若构成该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单位要判处罚金,直接负责人员按上述规定处罚。若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转移财产的情况,可对照上述条件初步判断。若不确定是否构成犯罪或不知如何维权,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转移财产,符合一定条件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该罪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以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为目的实施转移财产行为,像隐匿财产、恶意清偿等;二是数额较大,各地标准不同,一般单个劳动者报酬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多个劳动者报酬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三是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构成此罪,处罚分两种情况,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人员按上述规定处罚。
建议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由其责令单位支付。同时可收集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转移财产的行为,若满足特定条件,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该罪的认定需同时具备以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为目的,实施隐匿财产等转移财产行为。
(2)数额方面有明确要求,各地标准存在差异,通常拒不支付单个劳动者报酬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或拒不支付多个劳动者报酬达到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也是构成此罪的必要条件。一旦构成该罪,个人犯罪根据情节轻重会面临不同刑罚,单位犯罪时,单位和直接负责人员都要受到相应处罚。
提醒: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转移财产的情况,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若涉及犯罪可依法追究责任。不同案情的处理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律师解答
(一)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并转移财产的情况,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数额。
(二)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由政府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保留好责令支付的相关凭证。
(三)若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