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工作中摔伤向老板索赔,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判定工伤,工作时间、场所内因工作受伤通常算工伤。
2.收集证据,如合同、诊断证明、同事证言等。
3.让单位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若未申请,员工或亲属1年内可自行申请。
4.认定工伤后,做劳动能力鉴定定伤残等级。
5.依据结果和老板协商赔偿,含医疗费等。协商不成,可仲裁或起诉。
律师解答
结论:
工作中摔伤可按确定工伤、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协商赔偿,协商不成申请仲裁或起诉的步骤向老板要钱。
法律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员工要维护自身权益,首先需明确是否构成工伤,接着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受伤情况等的证据。单位有义务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若单位不申请,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认定为工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这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若与老板协商赔偿不成,员工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权。如果您在工作中遭遇摔伤等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帮助。
律师解答
工作中摔伤向老板要钱,关键在于按流程确定工伤并争取合理赔偿。
1.判定工伤:工作时间、场所内因工作受伤通常属工伤。要先明确是否符合这一条件,这是后续索赔的基础。
2.收集证据:准备劳动合同、医院诊断证明、同事证言等,这些材料能有力证明受伤情况及与工作的关联性。
3.申请认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单位未申请的,员工或近亲属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
4.鉴定等级:认定工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为赔偿提供依据。
5.协商赔偿:依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与老板协商,赔偿含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维权。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认定工伤是关键,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符合工伤定义,这是后续索赔的基础。
(2)收集证据十分必要,劳动合同可证明劳动关系,医院诊断证明反映伤情,同事证言能佐证受伤情况,多方面证据能增加索赔成功几率。
(3)工伤认定申请有时间和主体规定,单位应在30日内申请,若单位不申请,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
(4)劳动能力鉴定可确定伤残等级,这关系到赔偿数额。
(5)协商赔偿是常见方式,赔偿项目涵盖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起诉维权。
提醒:
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要注意时间限制,不同案件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
律师解答
(一)确认工伤范围
判断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符合条件即属工伤范畴。
(二)收集证据
收集劳动合同、医院诊断证明、同事证言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受伤情况的证据。
(三)申请工伤认定
要求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单位未申请的,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
(四)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经认定为工伤后,确定伤残等级。
(五)协商赔偿与维权
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与老板协商赔偿,包含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