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公司用另一个公司发工资本身不构成犯罪,不会直接判刑。但需结合具体行为目的和情节判断法律责任。
1.若该行为是为逃避税务,当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为规避劳动法律义务,如逃避支付经济补偿等,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原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不涉及刑事判刑。
建议公司依法发放工资和纳税,避免通过不正当方式操作。劳动者遇到此类问题,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
(1)公司用另一个公司发工资本身通常不构成犯罪和直接被判刑。其法律责任需依据行为目的和情节判断。
(2)若出于逃避税务目的,当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若为规避劳动法律义务,如逃避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原公司担责,公司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不涉及刑事判刑。
提醒:公司在工资发放等经营行为中应依法依规,避免因不当目的引发税务或劳动法律风险。不同情况对应法律责任不同,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分析。
律师解答
(一)若公司用另一个公司发工资是为逃税,当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会面临刑事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时公司应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等,避免刑事风险。
(二)若为规避劳动法律义务,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原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律师解答
1.公司让其他公司代发工资,本身不犯罪,不会直接判刑。
2.若借此逃税,数额较大且占比应纳税额超10%,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数额巨大且占比超30%,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并罚金。
3.若为规避劳动义务,劳动者可仲裁或诉讼,公司担民事赔偿,一般不涉刑事判刑。
判断法律责任要结合行为目的和情节,不能直接认定判刑及量刑。
律师解答
结论:
公司用另一个公司发工资本身不构成犯罪,不会直接被判刑,具体责任需结合行为目的和情节判断。
法律解析:
公司采用另一个公司发工资这种方式,单纯此行为不涉及犯罪。但如果其目的是逃避税务,当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为规避劳动法律义务,像逃避支付经济补偿等情况,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原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通常不涉及刑事判刑。所以对于此类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地认定判刑及量刑,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法律责任。如果您遇到类似复杂的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